[实用新型]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成形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3189.1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9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吴婷婷;黄彬;张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13/04 | 分类号: | D01H13/04;D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环锭纺 纺纱 成形 控制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安装在环锭纺细纱机牵伸装置下游,通过机械来改变纺纱段成形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锭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纺纱技术,在传统的环锭细纱机上,纤维须条经牵伸机构牵伸后,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再经导纱钩卷绕到细纱管上。由于须条经导纱钩后的卷绕作用,从钳口到导纱钩之间须条振动剧烈,经前罗拉钳口后的纤维不能很好的被控制,导致成纱后纱线毛羽较多。部分细纱机最多只安装一根横向导纱杆,起到顺利导纱并减少断头的作用,而不能对纱线成形进行可调节控制,也不能使纱线定位,而其它细纱机则没有任何对纱条进行控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确保纤维须条张力的稳定、减少纱线毛羽的纺纱段成形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细纱机的叶子板和水平安装在叶子板上的导纱钩,其特征在于:装置由支杆、滑块、燕尾槽(5)和一个可以定位导纱轮组成,导纱轮调节纱线位置,导纱轮固定在支杆的一端,支杆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叶子板上的燕尾槽内,可用螺丝固定;装置安装在叶子板上。
所述的纺纱段成形控制装置,导纱轮的沟槽内光洁,由耐磨、抗静电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的纺纱段成形控制装置,导纱轮呈圆形,能灵活转动,来自前罗拉的纤维须条须经导纱轮控制穿过导纱钩,卷绕在细纱管上;装置工作时导纱轮采用滚针轴承连接在支杆上,同时必须保证导纱轮转动灵活,且与纱线路径保持一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增设带沟槽的导纱轮,它与叶子板的角度可调,可以使进前罗拉钳口的纤维须条经导纱轮控制后对须条施加一个左右的张力补偿,使须条经钳口输出后加捻三角区内纤维张力分布更均匀,再穿过导纱钩卷绕在细纱管上,进而控制纺纱段的形态,减少纤维须条的抖动,达到纱线毛羽的目的;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周期长,性价比极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与纤维须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与图2所示,一种改变环锭纺纺纱段成形的控制装置主要是由支杆(3)、滑块(9)、燕尾槽(5) 和一个可以定位导纱轮(4)组成,安装在叶子板(6)上,采用螺丝(10)将支杆(3)底部滑块(9)固定在燕尾槽(5)内,保证支杆(3)横向位置可调。装置主要工作方式为:纤维须条从前罗拉(2)与前胶辊(1)握持处输出后,先经过固定在定位导纱轮(4),使须条产生左向或者右向的纱路偏移,以此改变加捻三角区的形态,达到控制环锭纺纺纱段成形的目的,然后纱线通过导纱钩(7)后再通过锭子的转动来带动钢丝圈沿着钢领跑道转动将纱线加捻并卷绕到纱管(8)上。装置工作时必须保证导纱轮(4)转动灵活,且与纱线路径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31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火道控制闸板
- 下一篇:小型组合式UV固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