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卷取机张力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3179.8 | 申请日: | 2011-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7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文;余小安;孙林;周涛;邱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卷取 张力 垫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取机,具体属于卷取机张力垫板。
背景技术
硅钢重卷机组用于将来料带卷经切边后(或不切边)进行重卷、分卷。目的是检查硅钢表面质量,将有缺陷的部位剪掉,并且按照客户的要求将较大的钢卷分剪成客户要求的卷重。张力垫板有多种形式,即机械分段可调式,气囊与机械组合式。气囊与机械组合式虽然具备一定的横向压力调节功能,但是由于气囊压力不易控制,使用效果不佳。在生产过程中,当遇到来料存在一定的浪形或者更换新的羊毛毡等一些较大的外界条件变化时经常要通过调整调节丝杆来调整压紧力,避免带钢跑偏,使带钢恢复到机组中心线上。机械分段可调式由于调节丝杆为操作,且由于上压板块数多,调整丝杆也相应多,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只能凭经验调节,调整效果需要多次检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实现自动调节张力垫板上、下压板之间的压紧力,劳动强度低,结构简单的卷取机张力垫板。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新型卷取机张力垫板,由机架、机架上的横梁、装在横梁上的调节器、与调节器连接的上压板、与上压板相对安装的下压板、装在上压板及下压板上的毛毡、分隔盘、油缸组成;其调节器为气缸式的,气缸式调节器上的活塞杆的下端与上压板连接;气缸式调节器上通过信号线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由压力气源,与压力气源连接的压力管,连接于压力管上的比例调节阀,与比例调节阀通过信号线依次连接的放大器、PLC程序器及计算机,连接于压力管上的压力传感器、压力表、换向阀组成,换向阀与气缸式调节器连接。
其特征在于:上压板由左上压板、中上压板及右上压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张力垫板的压紧力实现了分段自动可调,结构简单,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机组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1-机架,2-横梁,3-气缸式调节器,4-上压板,5-下压板,6-毛毡,7-分隔盘,8-油缸,9-活塞杆,10-信号线,11-压力控制装置,12-压力气源,13-压力管,14-比例调节阀,15-放大器,16-PLC程序器,17-计算机,18-压力传感器,19-压力表,20-换向阀,21-中上压板,22-左上压板,23-右上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详尽描述:
新型卷取机张力垫板,由机架1、机架1上的横梁2、装在横梁2上的调节器3、与调节器3连接的上压板4、与上压板4相对安装的下压板5、装在上压板4及下压板5上的毛毡6、分隔盘7、油缸8组成。将其调节器3改为气缸式的。气缸式调节器3上的活塞杆9的下端与上压板4连接;气缸式调节器3上通过信号线10连接有压力控制装置11。
所述的压力控制装置11的结构:在压力气源12上连接压力管13,在压力管13上安装比例调节阀14,比例调节阀14通过信号线10连接放大器15,放大器15通过信号线10连接PLC程序器16,PLC程序器16通过信号线10连接计算机17;在压力管13上通过信号线10连接压力传感器18。压力表19安装在压力管13上,换向阀20通过信号线10与气缸式调节器3连接。
为使结构简单,将上压板4制作成由互不连接的中上压板21,左上压板22,右上压板23组成,并在每块压板上均衡安装两个压力控制装置11;也可根据每块压板的长度或施压情况增设压力控制装置11。
动作原理:
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17设定气缸式调节器3的输出压力,计算机17将设定压力传给PLC程序器16,PLC程序器16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U给放大器15及比例压力阀14,放大器15将电压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来控制比例压力阀14的输出压力,而气缸式调节器3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18反馈给PLC程序器16实现闭环控制。
比例压力阀14的输出压力由计算机17控制,具体方法是由计算机17来控制PLC程序器16,PLC程序器16通过模拟量模块来控制比例压力阀14及放大器15,从而实现上压板4的压紧力可通过计算机17自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3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查热轧U型钢板桩锁口的样板
- 下一篇:一种张力减径机的可调导辊机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