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冷轧乳化液撇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2024.2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映时;张乃强;么玉林;吕志勇;邹桂梅;王迎春;刘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郭绍华 |
地址: | 06301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冷轧 乳化 液撇油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乳化液系统撇油器使用的撇油带,属于冷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轧轧机乳化液系统撇油器用于去除乳化液中未充分乳化或者已经变质的轧制油。目前大部分冷轧厂的冷轧轧机乳化液系统撇油器采用上下双辊筒带动皮带转动的形式,上辊筒为主动,皮带和下辊筒为从动,靠亲油皮带将油箱内乳化液表面的浮油撇出,再由上辊内外两侧的刮板将废油刮至收集槽,最后由螺旋输送器将废油输送走。
目前使用的撇油皮带存在一定缺点,首先,撇油皮带采用单层聚酯材料,聚酯材料吸附废油能力不甚理想,且运转过程中皮带与辊筒之间会形成油膜,导致摩擦系数变小,皮带在辊筒上打滑和跑偏现象严重,由于聚酯材料厚度为1mm,皮带本体较柔软,跑偏时皮带与辊筒两侧挡圈发生干涉,皮带骑到挡圈外缘,严重时会造成挡圈扭曲变形、撇油带脱出辊筒甚至断裂后整体掉入乳化液箱中,不易捞取,污染了乳化液,导致乳化液灰分等指标不达标,影响到冷轧钢板的表面质量;其次,撇油皮带为环状结构,由于撇油器结构的制约,更换皮带时需先将上辊筒拆除,用倒链将下辊筒提到液面以上方可将皮带套入下辊筒,更换过程繁琐,增加了维修工人的劳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撇油带跑偏、打滑和变型破损的技术问题、提高撇油效果、大幅度缩短更换撇油带的时间、降低维修工人的劳动强度的改进的冷轧乳化液撇油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冷轧乳化液撇油带,它为复层合结构,顶层为PU层,底层为聚酯编织层,中间层为PU粘合层,撇油带为条形带,撇油带两端分别排列安装有多个卡环,撇油带两端的卡环相互间隔放置,卡环中间有穿丝穿过连接,穿丝的直径与卡环的内径相匹配。
上述改进的冷轧乳化液撇油带,所述撇油带两端的卡环与底层的聚酯编织层相连接,顶层的PU层端部的长度大于底层的聚酯编织层连接卡环后的长度,覆盖于卡环之上。
上述改进的冷轧乳化液撇油带,所述撇油带的顶层、底层和中间层的厚度为1.0-1.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经过这样的改进,撇油带顶层PU材料对废油的吸附性很好,底层聚酯编织层对废油也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更有效地去除废油,且顶层PU材质较硬,不易发生形变,即使与辊筒两侧挡圈发生干涉后也不会发生破损或折断的情况,同时聚酯编织层与辊筒之间不易形成油膜,能减少撇油带跑偏和打滑现象;撇油带改用条状带用卡环加穿丝的连接方式后,更换撇油带方便、快捷,可缩短至15分钟以内,大大减轻了维修时间和工人的劳动强度;先接触刮板的一端皮带接头的PU层端部压在后接触刮板的一端皮带接头的PU层端部的外部,能避免撇油器工作时,皮带对刮板造成冲击或刮板卡在皮带带头处阻碍皮带转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撇油带的复合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撇油带的卡环和穿丝连接形式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撇油器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顶层1、中间层2、底层3、卡环4、穿丝5、撇油带6、上辊筒7、下辊筒8、上刮板9、下刮板10、螺旋输送器11、乳化液面12。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显示,撇油带6为三层结构,撇油带顶层1材料为PU层,底层3为聚酯编织层,中间层2为PU粘合层。撇油带6的顶层1、底层3和中间层2的厚度分别为1.0-1.6mm。改造后的顶层1的PU材料对废油的吸附性很好,底层3的聚酯编织层对废油也有一定的吸附性,且PU材质较硬,不易发生形变,即使与辊筒两侧挡圈发生干涉后也不会发生破损或折断的情况,同时聚酯编织层与辊筒之间不易形成油膜,能减少撇油带6的跑偏和打滑现象。
图中显示,撇油带6采用条状皮带用卡环4加穿丝5的连接方式,在更换撇油带6时可先将条状撇油带6的一头固定在需更换的撇油带6上,将原撇油带6绕上辊筒7、下辊筒8转一圈,再用穿丝5将两头的卡环4穿上即可固定,耗时可缩短至15分钟以内。
图中显示,撇油带6的顶层1盖在卡环4外侧,并且将撇油带6接头处采用下接头搭接在上接头外面的形式,可完全避免接头对刮板的冲击,不会发生刮板卡住撇油带6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2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