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站直接空冷岛防风导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1710.8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4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国;郝晓文;刘达;鞠晓丽;张兆营;吴少华;李振中;张海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F28B1/0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王元生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直接 空冷岛 防风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站直接空冷岛防风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坑口电厂所在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在枯水期更加难以承担大的耗水量,从而影响到能否建电厂的问题。直接空冷技术,由于其突出的节水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水资源的瓶颈问题,该技术所用直接空冷岛包括按行列布置的几十台空冷风机,利用环境空气对直接空冷凝汽器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实践证明,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果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主要原因是环境风会造成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恶化,影响直接空冷岛的安全和经济性运行。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岛的影响是研究空冷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环境风场不利于空冷风机的吸风,而且环境风速越大,环境风对风机吸风量影响越大,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效果影响也越大。现有空冷系统通常在空冷岛平台上部装设挡风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环境风的不良影响和热风回流现象;但是在环境风较大的情况下,空冷岛平台下方的迎风区域会形成负压区,使该区域空冷单元风机的吸风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空气倒灌现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在空冷岛平台下方安装导流装置,如申请号为200610040699.X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加装进风导流装置的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其包括换热管束、挡风墙(1)、风机群(2)、钢结构平台(3)和立柱(4),钢结构平台(3)向上连接于立柱(4)上,换热管束和风机群(2)设置于钢结构平台(3)上,风机群(2)布置于换热管束下方,挡风墙(1)竖向向上布置于钢结构平台(3)的外围,其挡风墙(1)下方的钢结构平台(3)外围竖向向下布置有进风导流装置(5),用于改变空气进入空冷凝汽器外围风机吸入口的方向,使有害的自然风变为有用的自然风,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性能。所述的进风导流装置(5)由叶片(5.1)、与其相连的连杆(5.2)和能够上下移动的控制杆(5.3)组成。其可以提高空冷岛外围迎风区域风机的进风量。但在空冷岛安装的叶片(5.1)(图5)数量较少,而且在叶片(5.1)后方存在负压区域,使得环境风在导流叶片后方出现旋风回流现象,恶化了内部空冷风机单元的流场,减小了空冷岛内部风机的进风量,环境风减小空冷系统吸风量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彻底解决。另外其只使用一个控制杆(5.3),调节时易使叶片(5.1)整体运动,调节的角度范围受限,导流效果变差;叶片(5.1)两顶点未固定,环境风大时易摆动,影响导流效果;另外,该文献中也没有给出叶片(5.1)的调节角度范围和相邻叶片(5.1)的竖直距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构造合理,连接牢固,调节方式灵活,对环境风场起导流作用,有效提高空冷岛外围风机进风量,不影响空冷岛内部风机进风量,减弱环境风对空冷岛直接空冷单元换热特性的不良影响,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电站直接空冷岛防风导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站直接空冷岛防风导流装置,其垂直向下布置在空冷岛外围,安装在空冷岛平台下方与地面之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防风导流网、固定支撑杆和调节绳,固定支撑杆和调节绳分别安装固定在空冷岛平台下缘和地面之间,固定支撑杆位于调节绳里侧,防风导流网由多孔网片和边框组成,多孔网片固定在四边形边框上。若干片防风导流网上下分层布置在固定支撑杆和调节绳之间,其中边框里边两个角与固定支撑杆连接固定,边框外边两个角与调节绳连接,根据风速的变化,通过上下提拉调节绳调整防风导流网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孔网片由尼龙绳编织,尼龙绳直径为0.2~1cm,多孔网片孔径在12~36目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风导流网外侧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水平和向下45°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风导流网上下层层间距为1.5~2m,防风导流网的里外宽度在2~3m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绳一端根据调节位置固定,另一端通过手动或电动装置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17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箱输出轴的花键相位偏差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止环冷机摩擦轮打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