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排胶环保窑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0701.7 | 申请日: | 201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2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锦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锦桥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7/0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环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窑炉,尤其是一种利用催化反应消除排胶工艺所产生的有毒废气的陶瓷排胶环保窑炉。
背景技术
我们已知的特种陶瓷制造技术,如等静压成型、干压成型、热压注成型、注浆成型、注射成型、原位注凝成型等,现在,工业大批量生产过程中,最经济、采用最多的是热压注成型和注射成型工艺,我国热压注成型工艺占到特种陶瓷产能的70%以上。热压注工艺是将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混合,加热到流动性温度后,加压注入模具成型,再经吸附剂排胶,然后烧成。在其排胶过程中,产生明显的烟尘及化学气味污染,对其周围的人群产生影响。这与我国政府环境发展纲要相驳,环太湖流域是环境保护严控地区,解决排胶工艺污染成为行业的重要环保课题。
热压注工艺流程为: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制浆、压力注模成型、吸附剂排胶、素烧、烧成、后加工、检验包装出厂。其中,制浆过程是将陶瓷粉体与热熔胶体等有机塑性物进行加热均化混合,有机塑性物主成份为纯度及熔点范围窄的优质石蜡、少量的增塑剂油酸、天然蜂胶等,或为热熔性树脂。在这工艺过程中,引入了具有污染性的有机塑性剂,塑性剂一般约占陶瓷粉体总质量的6~13%左右(以占比高的氧化铝特种陶瓷为例)。排胶素烧工序是将成型好的产品,与氧化铝吸附剂混装在钵子内,在排胶燃气梭式窑内,经过常温至1050℃的加热过程,排出有机塑化剂,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最终在这道工序中产生,向大气排放烟尘和化学气体。
在整个排胶素烧工艺过程中,是一个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反应过程,并由于高温,产生了热熔性胶体与窑炉燃料液化气裂化及合成的反应过程,并生成中间产物。
其中大量使用的热熔性胶体为石蜡,是石油富产品,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含碳元素约85%,含氢元素约14%。
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CxHy是经过高温裂解后产生的低碳低氢类物质,反应物中的C产生烟尘污染,在排胶窑的烟囱上可以看到黑色的烟尘冒出,但是,单纯的石蜡的不完全燃烧,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化学气味不适感。
实际上,在排胶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有机物,燃料液化气,燃料液化气在不燃烧时,具有非常刺激的气味。液化气的主要成份如下(%):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含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5~12。点燃后形成淡蓝色火焰,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热(发热值约为92100 kJ/m3~121400 kJ/m3)。纯的液化气只有轻微的汽油味,对人没有明显的不适感,但是,为了提醒使用人及时发现液化气是否泄漏,气厂会向液化气中混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类化合物。
解决排胶污染是有办法的,一:采用吸出,水过滤;二:采用排胶尾气烧除方法。水过滤的方法,由于乙硫醇不溶于水,有企业采用水喷淋方法改造过,效果很差,已经不再使用。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环保窑炉解决排胶工艺所产生的废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排胶环保窑炉,以克服上述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陶瓷排胶环保窑炉,它由排胶加热窑炉和除废环保炉组成,所述排胶加热窑炉底部设有排胶加热窑炉进风道,排胶加热窑炉内部连通排胶加热窑炉进风道的空间为排胶废气排吸室,排胶废气排吸室通过位于排胶加热窑炉底部的排胶废气收集通道与除废环保炉内部的高温催化室连通,高温催化室内设有热催化元件,除废环保炉上部设有连通高温催化室的排气口,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可编程射流风机;所述排胶加热窑炉进风道上端位于排胶废气排吸室内部,排胶加热窑炉进风道自排胶加热窑炉底部伸入排胶废气排吸室内。
所述除废环保炉底部设有连通高温催化室和排胶废气收集通道的补偿空气进口。
所述排胶加热窑炉上设有排胶加热窑炉炉门,排胶加热窑炉内和排胶加热窑炉炉门内侧设有保温窑体,保温窑体上设置加热元件。
所述可编程射流风机的射流风机喷嘴设置在连通排气口的排气管内。 所述排气管末端设有排气帽。
所述排胶加热窑炉进风道下端开口处设有控制可编程气门,可编程气门主要由控制气缸和密封盖组成,密封盖设置在控制气缸的活塞杆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锦桥,未经李锦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7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VDS驱屏接口
- 下一篇:一种高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