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隔透光式隔音屏障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0452.1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5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南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隔 透光 隔音 屏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隔透光式隔音屏障。适用于高速公路或公路通过居民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处,用于隔绝噪音。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公路使用的隔音屏障普遍采用冷轧钢板做成的箱体结构,箱体内填充吸音材料,此种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不透明材料的墙体通视性不好,对路面行驶车辆的视域完全进行遮挡,而全透明隔音屏障表面光滑对噪声反射严重,两种隔音屏障分别在视域与降噪上存在缺陷;2)箱体内填充吸音材料,箱体两端有封头封堵,生产制作、安装难度和均成本较高;3)冷轧钢板做成的隔声屏障整体重量较大,对桥面承载有不良影响;4)箱体结构的隔音屏障密封性不好,填充在其中的吸音材料易进水受潮,导致吸音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通视性好,且隔音效果佳的间隔透光式隔音屏障,该隔音屏障还应该制作成本低、整体重量轻、安装方便、使用期间不易进水受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间隔透光式隔音屏障,其特征在于:隔音屏障由二竖二横H型型钢构成类似井字形的骨架,在该骨架横向H型型钢的上下两边分别横向插入若干块隔音板,在该井字形骨架中间的矩形空间内由竖向且交替排列的若干块隔音板和透明板布满。
所述隔音板由塑料材质的后面板和前面板拼接围成带矩形空腔的条状板,空腔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后面板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互卡的凹缺和突出,在两个侧面上另设有带弹性的插槽,所述前板上冲有吸音孔。
所述竖向的两根H型型钢的底部装有底座;而在竖向的两根H型型钢的顶部装有U型钢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隔音屏障在保障了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提高了透明隔音屏障的吸音降噪效果。整体质量轻,价格实惠,结构简单,生产制造便捷,生产效率非常高。并且易于施工安装,所需的技术要求低,易于推广,实用性较强。隔音板废料可回收再利用,符合未来建筑的基本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隔音板与透明板的剖面图(俯视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隔音屏障由二竖二横共四根H型型钢2构成类似井字形的骨架,横向H型型钢通过螺栓连接于竖向H型型钢。在该骨架所在的平面、二根横向H型型钢的上下两边分别向上和向下横向插入若干块隔音板3。所述隔音板3由塑料材质的后面板3-1和前面板3-2拼接围成中间为矩形空腔的条状板,空腔内填充吸音材料6,后面板3-1的两个侧面设有用于互卡的凹缺3-1-1和突出3-1-2。在后面板3-1的两个侧面上另设有带弹性的宽度与透明板厚度一致的插槽3-1-3。所述前板3-2上冲有吸音孔3-2-1。相邻两块隔音板3之间即通过所述凹缺3-1-1和突出3-1-2配合固定。
如图3所示,井字形骨架中间的矩形空间内,用若干块竖向、且交替排列的隔音板3和透明板4布满,透明板直接插入所述插槽3-1-3内,由于塑料具有一定的弹性,透明板插入后无需其它固定元件,不会因震动而与骨架发生碰撞产生二次噪声源。
在竖向的两根H型型钢2的底部装有底座1,并用螺母固定到预留的等距地脚螺栓上。所述竖向的两根H型型钢2的顶部安装U型钢盖5,以防止纵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顺序是:将竖向的两根H型型钢用螺母固定到预留的等距地脚螺栓上,将底部的隔音板横向插入到型钢底部段,固定下部横向的H型型钢,从两边至中间交替竖向插入隔音板和透明板,固定上部横向的H型型钢,再横向插入上部的隔音板,反扣上U形钢帽并固定。
由于隔音板与透明板在上下两根横向的H型型钢间进行交替排列,相对于透明隔音屏障,本结构的吸音面积增加了一倍而反射面积减小了一倍,同时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暂停,在车辆以一定速度行驶时,隔音屏障中不透明的吸音板将不对隔音墙后的景物产生遮挡,使该隔音屏障有了透明隔音屏障的视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物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