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0218.9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6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昇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花***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滚珠 螺杆 回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线性传动的滚珠螺杆构件,特别是一种可使滚珠回流更为顺畅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精密机械中常有需要控制工作平台或加工组件移动的设计,而为了能够精确且以小摩擦系数掌控移动进给量,该移动都利用滚珠螺杆进行精密的传动,而滚珠螺杆上设有一螺杆及一螺帽,为了减少摩擦力的产生因此该螺杆与螺帽间使用有多个滚珠配合,并且滚珠必须能在螺帽内重复地循环滚动,该循环滚动是利用设置循环系统于螺帽上所完成。
而为使各滚珠螺杆内的该些滚珠在该螺帽与该螺杆间进行循环,就必须在该滚珠螺杆上设置回流结构,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种回流结构出现,通常分为内循环式、外循环式及端塞式,其中内循环式滚珠螺杆是使用回流组件,由内往外组装于螺帽周缘预设的容置孔,并跨置于螺帽内缘的两个螺旋槽上,该回流组件上形成有供滚珠通过的回流道及做为支持回流组件于螺帽定位的两延伸臂,通过该回流道与螺旋槽衔接构成一循环路径,使滚珠在该循环路径内不断地循环作动,以使该螺帽顺利进行线性运动。
上述现有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当滚珠在进入回流组件上的回流道时,由于螺帽的螺旋槽是采用哥德式沟槽形状,而回流组件的回流道两端为一圆弧形弯道,因此滚珠的回流易受该圆弧弯道的弧度、长度及两侧延伸臂位置影响,使得滚珠在进出回流组件时容易产生卡珠或撞击的现象,进而导致滚珠回流的不顺畅状况,产生噪音、影响作动精密度及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存在的在滚珠进行回流时,易发生卡珠或撞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得滚珠的回流更为顺畅并避免造成卡珠及大幅降低撞击现象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其回流组件由内往外组装于螺帽周缘预设的容置孔内,于所述回流组件上设有供滚珠通过的回流道及支持回流组件定位于螺帽上的两延伸臂,及于所述回流道两端进出口处各设置一圆弧形弯道,其中:
所述回流组件上的所述回流道两端的圆弧形弯道中心线的一半长度及内侧圆弧边半径为滚珠直径的0.9倍~1.1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其回流组件由内往外组装于螺帽周缘预设的容置孔内,于所述回流组件上设有供滚珠通过的回流道及支持回流组件定位于螺帽上的两延伸臂,及于所述回流道两端进出口处各设置一圆弧形弯道,其中:
所述回流组件上的两延伸臂的中心线延伸通过圆弧形弯道的中心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其回流道两端进出口处的圆弧形弯道中心线长度及内侧圆弧边半径系依照滚珠直径比例设置,以及其两延伸臂的中心线对正圆弧形弯道之中心点,使滚珠回流循环运动更为顺畅,降低噪音、确保作动精密度及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的平面图。
图3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立体透视图。
图4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回流组件的内循环式滚珠螺杆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
1螺杆 11螺旋槽
2螺帽 21螺旋槽
22容置孔 3滚珠
4回流组件 41回流道
411直线段 412弯道
42延伸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昇,未经李文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结构的齿轮
- 下一篇:温室侧窗的开合传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