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人员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0027.2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席刚;程建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7/00 | 分类号: | B61B7/00;B61B12/12;B61B12/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48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人员 运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煤矿辅助运输机械,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人员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用架空索道人车俗称“猴车”,是一种简易有效的辅助运输设备,用来输送矿工,可以缩短矿工上下井的路途时间,减轻矿工上下井的体能消耗。井下斜井采用猴车运输人员具有投资小、安全性高、设备简单、运输连续、运输量大等优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煤矿井下采用传统固定吊椅式索道人车解决人员上下井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传统固定吊椅式索道人车在煤矿井下广泛使用,固定吊椅式索道的吊椅采用多种形式的抱索器可靠地夹固在钢丝绳上,以电动机带动的单绳槽摩擦轮为驱动装置,循环运行的钢丝绳以无极绳运输方式,将夹抱在钢丝绳上的运载物运向两端,钢丝绳用托绳轮承托,驱动装置按具体情况安装在上下两端皆可。采用固定吊椅式索道人车,取代斜井人车等其它辅运方式,确保了井下乘人的安全性,实践证明,索道人车首推为煤矿井下实现以机代步的最佳工具,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固定吊椅式索道人车也存在它使用的局限性。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1)、因运输量和运距的需要,要求钢丝绳有相当的绳径,驱动轮与尾导轮直径相应也需满足60倍以上的绳径,而固定吊椅式索道上下绳间距等于驱动轮与尾导轮直径,决定了固定吊椅式索道占用巷道断面空间大,一般需占用专门的巷道。相反,因巷道断面空间的限制,上下绳间距即驱动轮与尾导轮直径也相应受到限制,制约了钢丝绳径的增大,相应限制了索道的运距,一般在千米以下。(2)、采用固定吊椅式索道,乘人需追逐吊椅上下车,且在脱绳情况下,托绳轮对吊椅阻拌卡碰,安全性较差,因此,限制了运行速度。(3)、固定吊椅式索道,吊椅始终固定在钢丝绳上,如采用加压绳轮的办法通过巷道凹段竖曲线,未乘人的吊椅通过压绳轮时产生阻拌,运行不安全可靠,决定了采用固定吊椅式索道巷道不得有较大的凹段竖曲线。同样决定了采用固定吊椅式索道不能平面转弯。
申请号为02236781.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坡度可摘挂式乘人吊椅,包括有摩擦弯板及其吊轴、通过吊轴安装的增力机构和通过增力机构的吊椅支承轴安装的吊椅,是在摩擦弯板及其吊轴与吊椅间增设一个增力机构构成的,结构简单、摘挂方便,由于能成倍地增加在牵引钢丝绳上的摩擦阻力,大大地提高了对大坡度猴车运人系统的适应性,还由于使用时摩擦弯板和增设的增力机构对牵引钢丝绳产生的自动抱索效应,大大提高了其在大坡道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目前煤矿进下运输装置存在的安全性能差,使用不便,输送距离不够远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人员运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煤矿井下人员运输装置,包括挂吊椅式索道人车和钢丝绳驱动装置,所述的钢丝绳驱动装置上的驱动轮为双单绳槽驱动轮,钢丝绳驱动装置还设这有水平改向轮,所述的挂吊椅式索道人车上挂绳索的部分为可摘挂式活动抱索器,抱索器内设有胶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桥梁隧道升降作业平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磁致伸缩的汽车线控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