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射频拉远优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40012.6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5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福兰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射频 优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频拉远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射频拉远优化系统。
背景技术
较偏远的农村无线移动通讯时利用空中无线信道来通讯的,由于无线传播受地形地貌地物的影响较大,并且基站的数量和布放地点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移动通讯网络中存在有许多无线覆盖盲区或无线信号干扰区,造成移动用户不能接入、掉话或者通话质量降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是一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中继产品,数字射频拉远系统是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其将射频信号数字化,在数字域对信号进行处理传输,具有星型、菊花链型及混合型组网特性。但其成本较高,覆盖距离近,后期维护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覆盖距离远,且后期维护难度小的数字射频拉远优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射频拉远优化系统,包括近端机和远端机,近端机与远端机通过光纤联接,近端机通过天线与基站收发台联接,远端机上设置有覆盖天线,所述近端机上联接一数字接入控制单元,远端机上联接一数字射频放大单元,所述近端机上和远端机上联接一用于监控各个单元指标的监控单元。
进一步,所述近端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工器、数字处理和传输单元,双工器通过天线连接基站收发台,在双工器与数字处理的下行链路之间连接一衰减/上变频和A/D转换器,在双工器与数字处理的上行链路之间连接一衰减/上变频和D/A转换器,传输单元通过光纤与远端机联接。
进一步,所述远端机包括依次连接的传输单元、数字处理和双工器,传输单元通过光纤与近端机联接,在数字处理与双工器的下行链路之间连接有D/A转换器、上变频和功率放大器,在数字处理与双工器的上行链路之间连接有A/D转换器、衰减/上变频和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上设置覆盖天线。
更进一步,所述近端机和远端机上均设置有供各个模块工作的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抗干扰能力强,远距离传输仍能保证质量,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现多载波移动通信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和大容量、大动态范围的信号覆盖;同时,整套系统的设备造价远远低于基站系统的设备造价,节约投资;系统的用电功耗及后期维护成本也远远低于基站系统;可合理解决交通干线的容量分配及减少切换,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实现高效载波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图1中近端机的功能模块图;
图3为图1中远端机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数字射频拉远优化系统,包括近端机和远端机,近端机与远端机通过光纤联接,近端机通过天线与基站收发台联接,远端机上设置有覆盖天线,所述近端机上联接一数字接入控制单元,远端机上联接一数字射频放大单元,所述近端机上和远端机上联接一用于监控各个单元指标的监控单元,所述近端机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工器、数字处理和传输单元,双工器通过天线连接基站收发台,在双工器与数字处理的下行链路之间连接一衰减/上变频和A/D转换器,在双工器与数字处理的上行链路之间连接一衰减/上变频和D/A转换器,传输单元通过光纤与远端机联接,所述远端机包括依次连接的传输单元、数字处理和双工器,传输单元通过光纤与近端机联接,在数字处理与双工器的下行链路之间连接有D/A转换器、上变频和功率放大器,在数字处理与双工器的上行链路之间连接有A/D转换器、衰减/上变频和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上设置覆盖天线,所述近端机和远端机上均设置有供各个模块工作的电源。
将基站BTS的Um口射频信号接入伸远系统近端机 (DAU),经数字还原处理调制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到延伸射频单元再生、放大,实现基站信号延伸覆盖。
覆盖系统全线引入GSM数字射频放大系统,减少主设备投资的同时,根据无线主设备以及光纤延伸系统的主要无线工作指标,合理调整两个系统之间的对接参数,使覆盖系统整体指标与周边公网一致并有所提高,确保整个覆盖系统的工作稳定,并与周边公网形成覆盖和切换的互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福兰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福兰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40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