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用衬塑进出口管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9334.9 | 申请日: | 2011-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锦富;毛雁峡;范伏林;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王爱伟 |
地址: | 214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用衬塑 进出口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适用于泵用的衬塑进出口管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UHMWPE),分子量为400万-500万。该材料具有优越的耐腐蚀性、耐磨损性和抗冲击性,其耐磨损性能使所有塑料中最好的,所以,用该材料制作的工程塑料耐腐耐磨泵,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很好的应用。然而,由于分子量很高,该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很差,成形困难,用它制作泵用零件时不能像一般的塑料那样用注塑机成形,而必须采用压注成形的方法。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泵的进出口管(如图1所示)是装载泵的进口或出口的一种零件,它就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压注成形的,零件的外面是铸铁材料,里面是衬的塑料。以前压注衬塑进出口管时,一般采用的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含上料腔21、上模22、芯棒23、粉料24、进出口管铸铁件25和下模26等零件。具体操作如下:先将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25、料腔21、芯棒23和下模26装好后,向所述料腔21中加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料24,再装上所述上模22;然后将模具放入烘箱中加热并保温,直至模具里的塑料熔化,再将模具拿出来在压机上边加压边冷却,直至模具到位(可参见图3所示)、塑料成形;最后脱模,一个衬塑进出口管就压注好了。
然而,由于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的流动性很差,衬塑进出口管所衬的塑料又很薄,模具在压机上压注时,虽然压力很大,模具上部承受的压力是足够的,但模具下部的塑料所承受的压力还是不够,这样,压出来的成品在如图3所示的进出口管下部A处附近会出来缩壁现象,虽然这种缩壁不影响使用,但从外观上来说,还是不好的,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提供一种泵用衬塑进出口管模具装置,其可以解决泵用衬塑进出口管压注成形后一端产生缩壁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泵用衬塑进出口管模具装置,其包括上料腔、上模、芯棒、进出口管铸铁件、下模和下料腔,其中所述上料腔安装于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的上端,所述下料腔安装于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的下端;所述上模紧贴安装于所述芯棒和上料腔之间;所述芯棒和下模连为一体以使得下模随芯棒一起移动,所述芯棒安装于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的内壁中;所述下模内贴安装于所述下料腔的内壁中。
进一步的,所述芯棒的延伸方向、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的内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上料腔内壁的延伸方向、所述下料腔内壁的延伸方向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的内壁的直径大于所述芯棒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直径且小于上料腔或/下料腔的内壁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的外壁的直径与所述上料腔的内壁的直径相同,所述上模的内壁的直径与所述芯棒的与其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下模的外壁的直径与所述下料腔的内壁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腔、进出口管铸铁件、下料腔的内壁的在其对应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轴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还包括粉料,所述粉料位于所述上料腔和下料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和下模被配置使得:在下压所述上模时,所述上模沿着其内径的延伸方向向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移动;在上压所述下模时,所述下模沿着其内径的延伸方向向所述进出口管铸铁件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泵用衬塑进出口管模具装置将原有的下模加厚,将芯棒由原有的固定式改为移动式,在上料腔和下料腔内均加有粉料,加热溶化后在压机上加压时,上模、芯棒以及下模同时受力并移动,对塑料进行加压,上下两端均匀受压,模具压到位且塑料冷却成形后,在下端就不会产生缩壁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泵用衬塑进出口管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进出口管模具加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9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市购物车
- 下一篇: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驱动的镗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