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码电子节能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8570.9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0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伏生 |
主分类号: | H05B6/02 | 分类号: | H05B6/02;H05B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000江西省九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码 电子 节能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生产作业时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消耗的装置,尤其是能有效的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数码电子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中常用的加热方式多为电阻丝发热,通过接触传导方式把热量传到加热的物质上,而这样只有内测的热量传导到加热物质上,外侧的热量大部分失散到空气中,存在热传导损失,并导致环境温度上升,另外电阻丝加热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功率密度低,有一些需要温度较高的场合就无法适应,使用范围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磁加热的功率密度低和电能损耗量大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码电子节能设备,该数码电子节能设备不仅能有效的利用电能减少热量的损失及提高加热速度,而且能改善降低室内温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码电子节能设备,包括发热体、隔热保温层、以及电磁线圈,所述发热体为导磁性金属材料,所述隔热保温层包裹在所述发热体外,所述电磁线圈缠绕在所述隔热保温层外,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
所述数码电子节能设备中,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包括DC-DC整流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所述DC-DC整流电路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DC-AC逆变电路将所述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高频交流电压。
所述数码电子节能设备中,所述高频交流电压的频率为20-40KHZ。
所述数码电子节能设备,在所述电磁加热控制器上还连接有一总控制器。
所述数码电子节能设备,在所述电磁线圈外还包裹有一保护层。
所述数码电子节能设备,其导磁性金属材料的磁导率越高的效果越好,所述导磁性金属材料包括纯铁、低碳钢、铁铝、铁硅、铁镍、铁钴合金、铁氧体、镍、以及钴等等。一般来说,合金的磁导率要高于纯金属,一般要求比较高的地方都是用的坡莫合金,也就是镍含量30%~90%的铁镍合金,可加工性和高导磁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通过电磁加热控制器产生高频交流电压,高速变化的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磁场内磁力线通过发热体-导磁性金属材料时,会使发热体内产生无数小涡流,使得发热体内部的部分原子做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发热体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在加热体外部包裹有的隔热保温层,这样就大大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热效率,节电效果十分显著;由于,加热速度提高,大大节省了预热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电能使用率及加热的功率密度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电能转换热能利用率,减少热能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生产环境温度因热散失而上升、以及电磁线圈因发热引起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与隔热保温层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电磁线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保护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电磁加热控制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入总控制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示:
1、发热体 2、隔热保温层
3、电磁线圈 4、保护层
5、电磁加热控制器 6、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码电子节能设备,包括发热体1、隔热保温层2、电磁线圈3、保护层4、电磁加热控制器5、以及总控制器6,发热体1为导磁性金属材料;如图1和6所示,隔热保温层2包裹在发热体1外;如图2和6所示,电磁线圈3缠绕在隔热保温层2外;如图3和6所示,保护层4包裹电磁线圈3外;如图4和6所示,电磁加热控制器5与电磁线圈3连接;如图5和6所示,总控制器6与电磁加热控制器5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加工,可按照如图1-5所示的流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伏生,未经赵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8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U盘
- 下一篇:广角度区域辐射声波的扬声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