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药品计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8405.3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2 | 分类号: | A61J7/02;A61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1028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药品 计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颗粒药品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药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每次服用药品时必须严格限定服用量,过多或过少的服用都将对医治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极大部分的西药和中药都是颗粒状的,病人在服用时需要将药品从药瓶中倒出,不但难以计数,而且药品一般都是倒在人们的手上,总会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影响到药品的效果,因此市面上出现很多颗粒药品的计数装置,现有的计数装置一般都包括一中空的管体,管体上端具有一进药口,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计数刻度,使用时将进药口与药瓶的瓶口对接,然后倾斜药瓶使药瓶中的药品由进药口进入管体,人们通过管体外壁上的计数刻度读取进入管体的药品数量,当进入管体中的药品数量和服用量相同时,解除药瓶瓶口与进药口的对接,使药品不再进入管体,然后病人通过管体的进药口直接服用药品。但是,现有的计数装置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缺陷:在将药瓶倾斜时,药品倒入管体的数量难以控制,倒得少了需要继续倒,倒得多了就要反过来将管体中的药品倒回药瓶,而且在解除药瓶瓶口与进药口的对接时,管体中的药品容易倒出来,因此使用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非常方便的颗粒药品计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颗粒药品计数装置,包括一中空的管体,该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计量刻度,管体上端设置有一用于对接药瓶瓶口的进药口,于所述进药口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进药口开关的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管体中还设置有一用于将管体的空腔分成两段的隔断装置,该隔断装置包括有一隔断本体与一用于操作隔断本体在管体的空腔中上下移动的操作杆,该操作杆连接于隔断本体的下端并露出于管体。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颗粒药品计数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通过操作隔断本体在管体的空腔中上下移动来控制隔断本体上方空腔的大小,当隔断本体上方的空腔能够容纳的药品数量与服用数量相同时,只要操作控制装置打开进药口,将药品倒满隔断本体上方的空腔,再操作控制装置将进药口关闭,从而不但实现一次性定量,而且也避免了管体中的药品倒出,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机构,一种颗粒药品计数装置,包括一中空的管体10,该管体10的外壁上设置有计量刻度11,管体10上端设置有一用于对接药瓶瓶口的进药口12,于所述进药口12处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进药口12开关的控制装置20;以及,所述管体10中还设置有一用于将管体10的空腔分成两段的隔断装置,该隔断装置包括有一隔断本体30与一用于操作隔断本体30在管体10的空腔中上下移动的操作杆31,该操作杆31连接于隔断本体30的下端并露出于管体10。
使用时,将进药口12与药瓶的瓶口对接在一起,然后通过操作杆31控制隔断本体30在管体10的空腔中上下移动,使隔断本体30上方的空腔能够容纳的药品数量与服用数量相同,接着操作控制装置20打开进药口12,倾斜药瓶将药品倒满隔断本体30上方的空腔,再操作控制装置20关闭进药口12,此时可将药瓶的位置扶正,并解除药瓶瓶口与进药口12的对接,至此病人可再次打开进药口12服用管体10中的药品,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隔断本体30在管体10的空腔中上下移动来控制隔断本体30上方空腔的大小,当隔断本体30上方的空腔能够容纳的药品数量与服用数量相同时,只要操作控制装置20打开进药口,将药品倒满隔断本体30上方的空腔,再操作控制装置20将进药口12关闭,从而不但实现一次性定量,而且也避免了管体10中的药品倒出,使用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8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窑高温带用镁铝锆砖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噻虫胺的超低容量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