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绿化带停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7948.3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4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国;陈正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天国;陈正银 |
主分类号: | E04H6/04 | 分类号: | E04H6/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41300 四川省资***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化带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装置,特别是一种收放方便的绿化带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城市建设更加繁荣,在全国城市乃至世界各地,无论是办公大楼、公共设施,还是城镇居民大楼及小区建设;对于停车位置和绿化带的剩余空间都比较小。虽然在城镇街道的建设中,设置有许多绿化带,可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现各城市的车辆越来越多,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因此,如果可以使用绿化带进行停车,可以解决因车辆不断增加而原设计建设的停车位置不能增加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方便了汽车车主停车。
例如,申请号为 “200910028626.2”,公开号为“ 101457597”的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停车装置”, 包括一停车平台、至少三连杆、至少一传动杆和对应的铰链座及驱动单元,所述连杆中至少两连杆置于停车平台的对称两侧,至少一连杆置于停车平台的一侧或中部,所述连杆一端与停车平台对应部分铰接,一端与铰链座铰接,形成平行四连杆机构,传动杆一端与驱动单元连接,一端与一连杆铰接,驱动单元通过传动杆推动连杆摆动,从而带动停车平台作平移运动;此发明由于涉及的部件太多,结构相对复杂,因此,使用起来不灵活,成本也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绿化带停车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绿化带上设置小型停车间,充分利用了绿化带的空间作为停车位,并且不毁坏绿化带,小型停车间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安装、移动、拆除都十分方便,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绿化带停车装置,包括固定板、上折叠板、下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叠板与固定板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下折叠板与固定板下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下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的上折叠板、下折叠板通过转轴分别向上、向下打开,与固定板形成一个停车空间。
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杆或齿轮。
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矩形。
所述上折叠板设有防尘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折叠板、下折叠板通过转轴分别向上、向下打开,与固定板形成一个停车空间;充分利用了绿化带的空间作为停车位,并且不毁坏绿化带,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安装、移动、拆除都十分方便,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2、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为支撑杆或齿轮;可以很好的支撑折叠板,而齿轮体积小,转动方便,不易受震动而导致上折叠板、下折叠板自动折叠的情况出现。
3、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形状为矩形;可以根据不同的车辆大小和绿化带空间的大小来进行选择,十分灵活,不使用的时候还可,将折叠板收起,在折叠板上还可用来打广告或者涂鸦,让停车装置富有美观。
4、本实用新型上折叠板设有防尘帘;主要起到防尘防晒的目的,对于出差在外,车辆长期停放的车主很有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固定板,2、上折叠板,3、下折叠板,4、支撑杆,5、齿轮,6、防尘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绿化带停车装置,包括固定板1、上折叠板2、下折叠板3,所述上折叠板2与固定板1上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上折叠板1与固定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下折叠板3与固定板1下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下折叠板3与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的上折叠板2、下折叠板3通过转轴分别向上、向下打开,与固定板1形成一个停车空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杆4;所述固定板1的形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绿化带的高低,调整固定板1位子,根据车辆大小,调整上折叠板2和下折叠板3之间的距离,打开折叠板以后用支撑杆将其支撑,形成一个停车空间,使用灵活,充分利用了绿化带的空间作为停车位,并且不毁坏绿化带,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安装、移动、拆除都十分方便;不使用的时候还可,将折叠板收起,在折叠板上还可用来打广告或者涂鸦,让停车装置富有美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天国;陈正银,未经李天国;陈正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7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促进剂为氯盐的铝合金稀土钝化液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冶炼尾渣遗弃金属回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