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7788.2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3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戴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新龙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8 | 分类号: | H01G9/08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33106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解电容器的铝壳,属电学中电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器是由铝壳、电容芯子及胶盖构成。其中电容芯子是由阳极金属箔、电解纸、阴极金属箔、电解纸等4层重迭卷绕,再经含浸电解液处理而成。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是电解电容器的外壳,具有保护电容芯子、隔绝电容芯子与外界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是由铝材冲压而成的,其内壁没有绝缘能力,因此电解电容器在装配时电容芯子周围必须与铝壳的内壁之间余留较大的间隔距离,以防止可能的因安装精度不高而导致电容芯子产生歪斜碰到铝壳内壁。而电容芯子与铝壳接触则会使铝壳使电容芯子短路等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阻止电容芯子因与铝壳接触而短路,从而提供一种内壁绝缘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有铝壳本体,在铝壳本体的内壁上有绝缘膜。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在铝壳内壁有一层绝缘膜,利用这层膜可阻止铝壳本体内壁直接与电容芯子中的阴阳两极接触而使电容器产生短路。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铝壳可以使电容芯子周围与铝壳内壁之间的间隔距离缩小,甚至可以缩小到零。也即在保持电容芯子中电极面积不变(电容芯子的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缩小铝壳的外径,或保持铝壳大小不变,可以增加电容芯子的体积。实验也表明,若铝壳外径不变,和在同样耐压要求下,电解电容器中电容芯子可扩大到使电容量提升40%。因此,可以实现等体积下提高电容容量并可防止电容器短路。在目前各种电子系统(产品)的尺寸日益求小和厚度日益求薄的形势下,本实用新型可在保持功能和性能不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缩小电解电容器的外型尺寸,解开了现有的电解电容器较大的体积对电子产品更小化发展的制约。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所说的铝壳本体内壁面上的绝缘膜是一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所说绝缘膜涂层厚度在5~25μm之间,最好是8μm。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所说的铝壳本体内壁面上的绝缘膜是一用胶粘剂层连接的绝缘膜。
本实用新型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所说的铝壳本体内壁面上的绝缘膜是耐腐蚀绝缘膜,以避免铝壳本体和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提高使用寿命。
所说耐腐蚀绝缘膜是以合成树脂或氟塑料或氟橡胶为主组成的,其余为成膜助剂。
所说耐腐蚀绝缘膜涂层是由48~56%的聚氨酯多元醇、38.6~47%的混合溶剂、2.7~3.5%的聚酯共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0.28~0.34%的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0.18~0.24的有机硅和1.44~1.72%硅烷组成的电容器铝壳覆膜涂料,其中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说混合溶剂是由乙酮60~70份重和甲酮30~40份重混合而成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中:1-绝缘膜,2-铝壳本体,3-绝缘膜。
具体实施方式
1、一电解电容器的铝壳,在铝壳本体的内壁面上用胶粘剂贴有一层绝缘膜。
2、一电解电容器的铝壳,在铝壳本体2的内外壁面上都涂有一层耐腐蚀绝缘膜1、3。制造工艺是先在铝板的两面各涂布上一层耐腐蚀绝缘涂膜,耐腐蚀绝缘涂膜中有聚氨酯多元醇48.4%,表面增滑剂3.5%,流平剂0.32%,消泡剂0.18%,附着力促进剂1.6%,乙酮30%,甲酮16%。再将铝板拉深冲制形成内外都有耐腐蚀绝缘涂膜的电解电容器的铝壳。
3、一电解电容器的铝壳,在铝壳本体的内壁面上涂有一层耐腐蚀绝缘膜,涂层成分为环氧树脂。
4、一电解电容器的铝壳,铝壳本体内壁上的耐腐蚀绝缘膜是用涂胶后粘复的尼龙膜。
5、一电解电容器的铝壳,铝壳本体内壁上的耐腐蚀绝缘膜是特氟龙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新龙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新龙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7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