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式氨纶气流网络包覆丝机的油槽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7539.3 | 申请日: | 2011-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县永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式氨纶 气流 网络 包覆丝机 油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的上油机构,具体是气流网络氨纶包覆丝机上用于对包覆丝上油的油槽机构。
背景技术
氨纶网络包覆丝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纺织纱线,近年来一直走俏市场。然而现有的生产包覆丝的空气包覆机由于结构设计较为落后,生产效率较低(车速在200~300米/分左右),能耗较大,包覆丝产品包覆效果差,难以满足当前节能减排、不断提升纱线产品质量的市场需求。为改变这一状况,发明人进行了技术攻关,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气流网络氨纶包覆丝机;由于机械运行速度成倍提高,原有的施加纺织油剂的上油机构不能适应,经常导致包覆丝上油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影响了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纶气流网络包覆丝机的油槽机构,该机构应能有效均匀地实现对包覆丝的上油,并且上油量调节方便,还有机构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层式氨纶气流网络包覆丝机的油槽机构,具有一顶面敞口的油槽;其特征在于油槽内还置有一由动力机构驱动且横卧在槽内的油辊,另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包覆丝下压在油辊圆周面上端的导轮。
所述油辊的下半部浸入油槽的液面之下。
所述导轮设置在油槽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通过油辊将油剂转移给包覆丝的间接上油方式,上油质量以及上油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而且只需改变油辊的转动速度,就能调整上油量的多少,调节十分便利,也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合成纤维在加工过程中机械性能会产生一定变化,需要添加纺织油剂进行改善。纺织油剂能够调整纤维之间、纤维与金属之间的摩擦性,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产生的静电,使纤维具有良好的集束性、平滑性以及分束性,能顺利地进行卷绕、丝筒成型好、退解、减少毛丝断头,满足纤维后加工相关工序的需要。
现有的包覆机的上油方式,是使包覆丝从油槽的油剂液中穿过,从而带上油剂。该种方式难以控制上油量的多少,而且生产效率也不高。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气流网络氨纶包覆丝机的油槽机构,具有一顶面敞口的油槽2,油槽内还置有一横卧布置的可转动油辊4(油辊两端的轴头可转动地插入在油槽两边的轴承座中),油辊的一部分浸入油槽内的油剂中;该油辊由动力机构(一般是由电机传动的链条链轮机构,视图予以省略)驱动着转动。另有至少一个导轮6下压着包覆丝3使其从油辊圆周面的上端滑行而过(图中显示,导轮6设置在油槽的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油辊的下半部浸入油槽的液面之下;进一步,油辊的下半部的二分之一高度部位浸入油槽的液面之下较为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油辊4在动力机构驱动下转动,带有油剂的圆周面从下部缓慢转动至上面;已缠绕包覆成型的包覆丝3,在导轮6作用下紧靠着油辊圆周面的上端表面通过(包覆丝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A表示),然后再被卷绕成丝筒;油辊圆周表面的油剂就被转移到包覆丝,完成了对包覆丝的上油加工。
图中还有:机架5、感丝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县永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县永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75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 下一篇:互感器试验室门电磁闭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