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6180.8 | 申请日: | 2011-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雷雯瑨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6 | 分类号: | B62D5/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油壶 安装 结构 | ||
涉及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安装,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助力转向油壶一般下端紧套于装有液压泵的连接支架上,侧面设有回油口,接低压回油管。内部提供液压助力的润滑油保持液面高度位于最低与最高油面标度之间。扭开油壶上端的油壶盖便可进行油液的更换与补充。所以油壶下端面在保证与连接支架的配合稳固紧密,密闭性优的情况下,仅在液压泵的维修和更换时才需要拆卸和重装。
传统的油壶安装方式,一般是油壶下端面紧贴连接支架配合端面,这样安装的油壶在拆卸时非常困难。一般使用较薄的起子强行挤入油壶和连接支架之间,撬起油壶。挤入过程中,为了拓开缝隙,会严重破坏油壶下端面的结构,导致无法二次使用。
提供一种既能保证密闭性,又能方便拆卸、不损伤零件本身的油壶安装方式,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以达到在保证油壶密闭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使其能够拆卸方便,不影响油壶二次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包括油壶、连接支架、拉绳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壶底部的内侧设有凸起,卡住连接支架上的第一凹槽;油壶内侧凸起到油壶下端面的距离小于第一凹槽到连接支架配合面的距离,使得油壶下端面与连接支架配合面之间留有缝隙,方便油壶的拆卸和安装。
所述的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O形圈,O形圈与油壶内侧为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油壶的密封性。
所述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边缘和连接支架的上端面均设有过渡导角,防止拆卸、安装时连接支架对油壶造成损坏。
所述的油壶下端面与连接支架配合面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方便拆卸时将起子插入缝隙,撬起油壶。
所述的油壶下端面设有导角,方便油壶的安装。
所述的油壶与连接支架的配合为过盈配合,保证了油壶整体的密封性。
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内外配合加强保证了油壶的密闭性;2、使油壶下端面和连接支架配合端面有一毫米的距离,方便拆卸工具的插入撬起;3、方便安装和拆卸的导向,且不容易磨损;4、拆卸后不影响油壶的第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油壶的安装结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油壶;2、连接支架;3、第一凹槽;4、凸起;5、油壶下端面;6、连接支架配合面;7、O形圈;8拉绳索;9、倒角;10、过渡倒角;1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油壶1、连接支架2、拉绳索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壶1底部的内侧设有凸起4卡住连接支架2上的第一凹槽3;油壶内侧凸起4到油壶下端面5的距离小于第一凹槽3到连接支架配合面6的距离,使得油壶下端面5与连接支架配合面6之间留有缝隙,方便油壶的拆卸和安装。
连接支架2上设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内设有O形圈7,O形圈7与油壶1内侧为过盈配合,从而保证了油壶的密封性。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11的边缘和连接支架2的上端面设有过渡导角10,防止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11的边缘对油壶造成损坏。
油壶下端面5与连接支架配合面6之间的距离为1毫米,方便拆卸时将起子插入缝隙,撬起油壶1。油壶下端面6设有导角9,方便油壶1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为油壶1套在连接支架2上,其配合为过盈配合,连接支架2的第一圈凹槽3卡住凸起4,使油壶下端面5与连接支架配合端面6距离1毫米,O形圈7进一步封住油壶与连接支架间空隙,拉绳索8从外部缩紧,紧箍油壶1。
为了防止拉绳索8收紧时,油壶1因局部受力下端翘起导致的泄漏,减少了油壶下端面倒角9的切入深度,从而使油壶密封的关键配合部分全部被拉绳索8包裹住,均匀受力。
因为油壶1为塑料件,连接支架2为金属件,为了防止安装和拆卸时,连接支架2边缘刮伤和磨损油壶内侧凸起4,对凹槽两侧和连接支架上端面均设有过渡倒角10,使安装和拆卸更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6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