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头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4980.6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冷杰;郑祖刚;马骅;邱爱军;杨勇刚;卢鹏辉;施伟;姚怡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现有头枕多为一单独整体,有少部分头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但也都是只对头部提供支撑和保护。由于颈部缺乏支撑,成员在长时间乘坐后颈部容易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其具备支撑颈部的功能。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点是,包括头枕部和颈部支撑部,头枕骨架的顶部嵌入在头枕部中,调整导管和锁止杆固定到头枕部上,颈部支撑骨架部分嵌入在颈部支撑部中,颈部支撑骨架的端部插入在调整导管中,锁止杆上有锁舌,颈部支撑骨架上多个锁孔,锁舌选择性地结合不同的锁孔以可调整地伸出颈部支撑部,解锁按钮和锁止杆的一端面之间放置有被压缩的弹簧,锁止杆、解锁按钮、弹簧是由固定在头枕骨架上的套筒支撑,所述锁舌和锁孔构成单向结合机构。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点是,包括头枕部和颈部支撑部,颈部支撑部为气囊,支撑罩壳内置于头枕部中,支撑罩壳的下端和头枕底部盖结合以限定一内腔,该内腔中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由头枕底部盖支撑,旋转轴上设置有卷簧,卷簧的内端连接旋转轴,外端连接第一扣件,第一扣件与颈部支撑部压合在一起,第一扣件穿过头枕底部盖的底孔并和第二扣件扣合,第二扣件置于不能从头枕底部盖的底孔中穿过,气囊被夹在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头枕基础上增加一个分总成,通过分总成的调整,对颈部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不但提供支撑作用而且在碰撞过程中还起到防止乘客颈部过大移动和变形,本实用新型头枕的主体部分与现有头枕采用相同的工艺制造,分总成可以为机械结构也可以为气动结构。分总成可以在前后,上下方向上实现形状改变的运动,以完成为颈部提供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座椅头枕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2是图1中锁止机构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中汽车座椅头枕的颈部支撑部伸出后的示意图。
图4是汽车座椅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视图。
图5是汽车座椅头枕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部11和颈部支撑部16。头枕骨架12的顶部嵌入在头枕部11中,调整导管13和锁止杆17固定到头枕部11上。颈部支撑骨架15部分嵌入在颈部支撑部16中。颈部支撑骨架15的端部插入在调整导管13中,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弹簧14。
如图2所示,锁止杆17上有锁舌71,颈部支撑骨架15上多个锁孔160。锁舌71与不同的锁孔160结合可调整颈部支撑部16伸出的量。解锁按钮18装在按钮套82中,解锁按钮18和锁止杆17的一端面之间放置有被压缩的弹簧81,锁止杆17、解锁按钮18、按钮套82、弹簧81是由套筒72支撑的。按下按钮18后,按钮18通过弹簧81将锁止杆17推向另一端,以使锁止杆17上的锁舌71和颈部支撑骨架15上的锁孔160脱离结合,这样颈部支撑部16就可以被弹簧14弹出了。
同时结合图1和图2,当颈部支撑部16不工作时,颈部支撑部(泡沫体)隐藏在头枕部11中,填充头枕部11一缺口,此时功能与普通头枕相同。当需要颈部支撑时,按动解锁按钮18,颈部支撑部16就会在弹簧14的作用下向下前方弹出,在颈部支撑部16弹出的过程中释放解锁按钮18,锁止杆17就会将颈部支撑部16锁止。当不需要颈部支撑时,只需用手向后推颈部支撑部,就可使其回到原位(锁孔160相当于棘齿,而锁舌相当于棘爪,锁孔与锁舌单向啮合)。乘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坐姿和高矮调整颈部支撑部16前后上下的位置以使对颈部起到最好的支撑。当对颈部支撑部施加的力超过一定的值或对其冲击速度超过一定值时,颈部支撑部会自动收回,以免乘员在后碰时对颈部产生伤害。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部21(发泡体)和颈部支撑部27(或者气囊)。头枕部21中空,支撑罩壳22内置于头枕部21中,支撑罩壳22的下端和头枕底部盖26结合以限定一内腔,该内腔中设置有旋转轴24,旋转轴24由头枕底部盖26支撑,旋转轴24上设置有卷簧25,卷簧25的内端连接旋转轴24,外端连接第一扣件28,第一扣件28与颈部支撑部27压合在一起,第一扣件28穿过头枕底部盖26的孔并和第二扣件29扣合,第二扣件29置于不能从头枕底部盖26的该孔中穿过,气囊27被夹在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之间。
装配时,首先将头枕部21和支撑罩壳22通过发泡方式一起成型。其次先将第一扣件28与颈部支撑部27压合在一起,然后再将第一扣件28连接在旋转轴24上的卷簧25上,将旋转轴24安装头枕底部盖26上,拉动第一扣件28以使第二扣件28头枕底部盖26的底孔中穿出,将第二扣件28扣合在第二扣件29上。将头枕骨架23穿入到头枕底部盖26的孔中。将头枕骨架23插入到支撑罩壳22并卡扣在一起,然后将头枕底部盖26固定到支撑罩壳22上。当颈部支撑不工作时,颈部支撑气囊隐藏头枕内部支撑罩壳22内,此时功能与普通头枕相同。当需要颈部支撑时,向下拉动第二扣件29,将颈部支撑气囊27拉出并充气,在颈部支撑气囊27充气的过程中释放第二扣件29。当不需要颈部支撑时,拉住第二扣件29,将颈部支撑气囊27的气体释放,整理好气囊,松开第二扣件29,气囊会自动缩回到支撑罩壳22内部。成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坐姿和高矮调整颈部支撑气囊27的位置以使对颈部起到最好的支撑。当对颈部支撑部27施加的力超过一定的值或对其冲击速度超过一定值时,颈部支撑部泄气自动收回,以免成员在后碰时对颈部产生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4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