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4687.X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4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蔡贤华;黄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7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路 颌下入 路经 关节 寰枢椎 复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外科用内固定器,尤其是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
背景技术
寰枢椎骨折脱位导致寰枢椎不稳,延脊髓、椎动脉、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动态刺激,使病人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可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对颈脊髓前部存在压迫时,目前临床常常采用前路经口咽松解,然后再从后方做寰枢椎间的固定、融合。但患者前路减压后需从仰卧位变为俯卧位,在此期间寰枢椎稳定性极差,可能造成脊髓的致命性损伤。同时后路固定方式中,C1-2椎板下钢丝技术、椎板夹技术力学性能差,对寰椎后弓要求完整,固定不可靠,且寰椎后弓下穿钢丝有可能损伤脊髓。对部分上颈椎先天性后侧骨性结构缺失、医源性后侧骨性结构切除、屈颈位枕颈部脱位后伸时复位等患者,后路枕颈或寰枢椎固定无法进行。前路经口咽寰枢椎钢板螺钉内固定,该技术是在污染的情况下手术,容易感染,且术中一旦损伤硬膜,脑脊液漏造成切口深层与污染的口腔环境相通,感染将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颈前路经下颌下入路减压、即时复位后直接从前路固定的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其不同之处在于:该复位固定钛板的板体外轮廓呈蝶形,其横断面呈弧形;板体上方两角部分别设有一个对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拧螺钉经寰枢关节进入寰椎侧块固定;板体下方设有用于固定板体于枢椎椎体的两个互相对称的固定孔;板体中间部位具有一复位固定孔。
按以上方案,所述板体上方的两角部对称固定孔为腰圆形固定孔。
按以上方案,所述板体下方两固定孔为圆形。
按以上方案,所述复位固定孔为圆形孔,经该孔拧入螺钉,在螺钉与寰椎前弓间用撑开器复位寰枢椎。
按以上方案,所述安装于固定孔中的螺钉均为3.5mm直径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螺钉具有锁定钛板功能。
按以上方案,所述分别安装于板体上方两角部的螺钉向外上方进入寰椎侧块固定,呈向外分开倒“八”字形,下方两螺钉垂直于枢椎体前表面,呈轻度内分开“八”字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不同方向四枚螺钉将钛板固定于寰枢椎,即刻稳定寰枢椎,达到寰枢椎前方坚强固定;
(2)、板上方的两角部固定孔为腰圆形,可适用于不同大小寰枢椎,便于调整进钉点;
(3)、板体中间有一复位固定孔,在该复位固定孔临时拧入螺钉,在临时螺钉和寰椎前弓间插入复位钳,撑开复位钳可行寰枢椎复位;
(4)、与现有后路手术相比,前路减压后一期同时固定寰枢椎,避免了前路减压后翻身再后路固定时,因寰枢椎不稳对脊髓造成致命损伤;
(5)、原先的前路经口咽寰枢椎固定手术是在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容易感染,且术中一旦损伤硬膜,脑脊液漏造成切口深层与污染的口腔环境相通,感染将难以控制;而本实用新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的手术应用是在完全清洁的下颌下入路进行,其感染几率明显下降。
本实用新型用于颈前路下颌下入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具有即时复位和锁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的立体图;
图4为钛板螺钉在寰枢椎中内固定锁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路颌下入路经关节寰枢椎复位固定钛板的板体轮廓呈蝶形,横断面呈弧形,与枢椎前方的解剖形态相吻合。钢板厚度为2mm,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例如Ti6Al4V)制成。板体上方两角部具有一对互相对称的腰圆形固定孔1,经该腰圆形固定孔1,拧螺钉过枢椎经寰枢关节进入寰椎侧块外后方固定。腰圆形固定孔1可适用于不同大小寰枢椎,便于调整进钉点。板体下方为两圆形固定孔2,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枢椎椎体。板体中间部位具有一复位固定孔3,所述复位固定孔3为圆形孔,经该孔拧入螺钉,在螺钉与寰椎前弓间用撑开器复位寰枢椎。
在上述固定中,上方两螺钉向外上方进入寰椎侧块固定,呈向外分开倒“八”字形,下方两螺钉垂直于枢椎体前表面,呈轻度内分开“八”字形。因此不同方向四枚螺钉锁定于钛板,从前方坚强固定寰枢椎,同时保存了寰枕关节,减少了枕颈功能的丢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4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