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33711.8 | 申请日: | 2011-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程乐鸣;方梦祥;王勤辉;施正伦;郑成航;余春江;周劲松;王树荣;高翔;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7B14/10 | 分类号: | F27B14/10;F27B14/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往复 多孔 介质 气体 燃烧 金属 熔炼炉 | ||
1.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包括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中的金属盛放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连接有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的第一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所述的第二气体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多孔介质蓄热室;所述的第一气体通道和第二气体通道均连接一周期性换向送风机构,所述的周期性换向送风机构包括一受控于控制器的空气烟气换向阀和连接有送风道和烟气流道;助燃空气和高温烟气周期性交替换向流经多孔介质高效蓄热体,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放置有多孔介质材料,燃烧室设置有测温热电偶、高能电子点火器、火焰检测器,燃烧室上部设置有顶盖,金属盛放容器上方设置有熔炼气体清除装置;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第一燃气空气入口多孔板和第一燃气高温空气混合室,第二多孔介质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第二燃气空气入口多孔板和第二燃气高温空气混合室;燃气气源通过第一燃气进口管、第四燃气进口管连通第一燃气高温空气混合室,通过第二燃气进口管、第三燃气进口管连通第二燃气高温空气混合室;设于第一燃气进口管上的第一燃气控制阀、设于第四燃气进口管上的第四燃气控制阀、设于第二燃气进口管上的第二燃气控制阀、设于第三燃气进口管上的第三燃气控制阀都受控于所述的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蓄热室的布置形式是对向布置或同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第二多孔介质蓄热室中的蓄热多孔介质空隙率为0.3-0.8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中的多孔介质空隙率为0.4-1,当空隙率为1时,即燃烧室中为自由空间,不布置多孔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上设置有顶盖,顶盖内径与金属盛放容器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和第二多孔蓄热室的布置方式是对向布置,第二多孔介质蓄热室与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之间的夹角α≤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和第二多孔蓄热室的布置方式是同向布置,第二多孔介质蓄热室与第一多孔介质蓄热室之间的夹角β≤2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进口管的入口部分为金属通管,后部为耐高温通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往复式多孔介质气体燃烧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期性换向送风机构,在送风道上设有送风机;或者在烟气流道上设有引风机;或者同时在送风道上设有送风机,并且在烟气流道上设有引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7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