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3599.8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建;卢宇明;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12 | 分类号: | F16D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器,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的电机轴与蜗杆轴的联接结构中。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部分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电机轴与蜗杆轴的联接主要采用金属花键轴与花键套的刚性联接,由于花键轴与花键套的啮合间隙使得电机在频繁地发生小角度换向旋转时内外花键齿冲击产生异响,并且这种冲击引起的振动还可能传递到方向盘上,引起驾驶员及乘客听觉和手感上的不舒适,如果严格要求花键轴与花键套的啮合间隙,又会导致装配同轴度要求提高,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以及装配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电动助力转向装置中电机轴和蜗杆轴由于采用刚性联接而容易产生冲击而引起异响和转向盘振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降低由冲击带来的异响和振动的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联轴器 ,包括与第一半联轴器、第二半联轴器以及置于所述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之间的弹性联接机构,所述弹性联接机构包括第一扭矩传递件、第二扭矩传递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件与第二扭矩传递件之间的中间弹性件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扭矩传递件和第二扭矩传递件上的将第一扭矩传递件、中间弹性件与第二扭矩传递件依次紧密联接的联接装置,所述第一扭矩传递件具有一个第一环形基部,所述第二扭矩传递件具有一个第三环形基部,所述第一环形基部内圆周面上沿围绕所述第一环形基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沿所述第一环形基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为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突起部,所述第三环形基部内圆周面上沿围绕所述第三环形基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三突起部沿所述第三环形基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为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彼此对应设置,所述中间弹性件具有一个第二环形基部,所述第二环形基内圆周面上沿围绕所述第二环形基部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沿所述第二环形基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为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突起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突起部沿围绕所述第二环形基部的轴线方向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三突起部沿围绕所述第一环形基部和第三环形基部的轴线方向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联接装置包括: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基部的外圆周边缘并朝所述第三环形基部延伸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三环形基部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台部;以及一体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形基部的外圆周边缘并朝所述第一环形基部延伸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环形基部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凸台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基部的外圆周面上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凸台部设置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一突起部位置相对应的外圆周面上 ,所述第三环形基部的外圆周面上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台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凹槽设置于与所述第三突起部位置相对应的外圆周面上 ,所述第二环形基部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突起部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二突起部数量相等的第三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突起部位置相对应的外圆周边缘上,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三突起部位置相对应的外圆周边缘上,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凸台部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凸台部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穿过所述一个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凸台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穿过所述另一个相邻的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台部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均具有一个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一凸台部和所述第二凸台部均沿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卡接于所述长条形通孔里。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沿所述长条形通孔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环形基部和第三环形基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环形基部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所述第一突起部、第三突起部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叠加设置,且所述第二突起部沿所述环形基部轴线方向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基部的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三环形基部相应的第三突起部之间,且所述第一突起部、第三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均为矩形瓣结构,所述相邻的两个矩形瓣之间相互形成空腔。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基部、第三环形基部和第二环形基部的外圆周表面均为光滑的圆周表面且设置于同一圆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热余热自动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子提花机提刀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