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32949.9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4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余江;赵文超;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H01M2/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韩洪 |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车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用于电动助力车用的铅酸蓄电池,均采用垂直的极板群设计,正负极板各有一个极耳,焊接为汇流排,以中间过桥极柱拼接形式实施单格串联,整只电池一般为六个单格串联构成,工作电压为12V;
此构造电池,由于无论充电还是放电,电流由汇流排收集实施充电抑或放电,因此,在极耳下部约1/3处,为电流密集区域,此处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最高,事实上,通过对失效电池的解剖,同样发现,极板极耳下部约1/3处的活性物质最先产生软化脱落现象;此构造电池,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极板高度差问题及上部与下部装配压力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由于塑壳锥度构造问题,这个难题无法解决,上下隔板的吸液量必定产生不一致情况,上部电解液量大于下部,并由于电解液产生分层现象,造成的结果是极群上部由于装配压力过小,电解液量多,上部活性物质利用率高,反之,下部装配压力大,电解液量本来就少,加之在充电过程,电解液上浮,极群上部,活性物质利用率越来越高,提前出现活性物质软化,极群下部却由于局部缺液,活性物质根本就没利用上或长期欠充,生产不可逆转的粗大硫酸铅,形成枝晶穿透,刺穿隔板,造成短路或微短路,电池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一种新型的蓄电池构造,改善在充电过程中的极板表面电流分布均匀度以及电解液的分布均匀度,提高电动助力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包括交替叠放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组成的极群,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水平放置,每个极板左右两侧对称装有极耳,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成汇流排,汇流排上设有过桥极柱,汇流排通过过桥极柱连接到总汇流排的中间过桥极柱上。
优选的,所述两组汇流排分别为正极汇流排和负极汇流排,正极汇流排上安装有正极过桥极柱,负极汇流排上安装有负极过桥极柱。正极过桥极柱和负极过桥极柱分开能有效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相叠的极板之间垫有隔膜。隔膜可以避免正负极板之间的损耗,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中间过桥极柱位于总汇流排的两侧,极群之间通过过桥极柱的串联成总汇流排。这样的结构使得蓄电池整体结构更为统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双极耳结构最终组成汇流柱,解决了极板高度差问题导致活性物质分布不均的问题。电池上部与下部装配压力平衡,提高了电解液的利用率,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单个极板极群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极板集群焊接后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包括交替叠放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2组成的极群,所述正极板1和负极板2水平放置,每个极板左右两侧对称装有极耳9,相同极性的极耳9焊接成汇流排3,汇流排3上设有过桥极柱7,汇流排3通过过桥极柱7连接到总汇流排4的中间过桥极柱5上。所述汇流排3分别为正极汇流排31和负极汇流排32,正极汇流排31上安装有正极过桥极柱71,负极汇流排32上安装有负极过桥极柱72。所述相叠的正极板1和负极板2之间垫有隔膜6。所述中间过桥极柱5位于总汇流排4的两侧,极群之间通过过桥极柱的串联成总汇流排4。
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用蓄电池,无论在充电抑或放电过程,实现正极板1和负极板2组成正极汇流排31和负极汇流排32,正极汇流排31上安装有正极过桥极柱71,负极汇流排32上安装有负极过桥极柱72,分别起到导流作用,确保电解液的均匀分布,使得极板对于活性物质的利用率更均匀,降低活性物质的“浪费”,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同等容量的电池使用的活性物质量可降低,提高电池的比能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29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