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用压铸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32857.0 | 申请日: | 2011-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7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新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压铸 复合 制品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生产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特别是指用冷,热定压铸外层包有铜、锌、铝,内包含有填充芯件的锁具执手家具拉手,金属工艺品),在加工的时候,首先将填充芯件放入模具的型腔内,同时四周将由四个能够伸缩的活动定位装置分别顶撑着内芯件。然后将压铸机将金属液压注入模具的型腔内。当金属液压入模腔内时产生压力,迫使活动定位装盖自动退回到模具内侧,此时,金属液就将芯件包含在内,这样的金属压铸复合制品,既成本低,定位准。同时,外面有金属包层,也达到外有金属包层,内有填充芯件的要求。在压铸的时候,四个定位孔活动伸缩定位装置一定要设计成凸型,留有间隙才能使金属液由压铸机的压力压入模腔内时使活动定位装置自动退回模具内侧,这样才使工件的外表看不到有支柱顶成凹型的痕迹。针对过去使用固定的定位脚装置,在压铸完成后工件外留有固定支柱脚的痕迹,需要再次加工造成报废率高,加工麻烦,外观难看,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用压铸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技术方案是: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用压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两模具本体之间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型腔内放置复合制品内芯,复合制品内芯由能够伸缩的凸型活动定位装置通过气缸或油缸及机械和手动装置在开模时顶出活动定位装置,压铸机压入金属液时产生压力使活动定位装置自动退回到模具内侧,这样压铸完成后的工件经抛光后表面再也看不到有支柱脚顶过的痕迹。
所述的复合制品为锁具执手。
所述的复合制品内芯为复合材料。
所述的活动伸缩的定位装置及气缸或油缸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生产出来的金属压铸复合制品上没有支柱脚,外观上不留痕迹,加工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金属压铸复合制品用压铸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一般是由两块模具合在一起,两模具本体1之间的空腔部分形成型腔,型腔内放置复合制品内芯2,复合制品内芯2的周边通过活动伸缩的定位脚装置及气缸或油缸顶住,这样使内芯2稳定地安放在型腔内,然后由压铸机压射入已溶化的金属液体。模具本体上有注料口,用来压射金属液体。所述的复合制品为门锁执手。所述的复合制品内芯2为复合材料。
所述的活动伸缩的定位装置及气缸或油缸为四个。执手的填充内芯放置在型腔内,然后用压铸机将金属液压入型腔内,在压入金属液的过程中,由于压力的作用,活动伸缩脚装置被顶回模具内侧,此时活动定位脚脱离内芯,由金属液包裹内芯,当金属液被压铸完成后,在填充内芯外形成一个金属材质的包履层。这样支撑部件也就不会留在压铸后的五金产品工件上(一般是指执手)。外观不留痕迹,这样减少加工工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能够十全十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新,未经王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28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中牵引装置
- 下一篇:袋式血液成份分离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