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内速接美眼面部提升定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32755.9 | 申请日: | 201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娥;张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娥;张金娥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李京楠;张亚军 |
| 地址: | 100006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皮内速接美眼 面部 提升 定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美容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射频美容和光子嫩肤功能的仪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30岁以后就会出现眼袋,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能出现色素沉积、肤色变暗、皮肤松驰、弹性变差、眼睑浮肿、痣疣雀斑以及皱纹,这些都会影响容貌,使人显老。若借助医疗手段美容,则准备时间过长,开刀动手术,痛苦大,风险大,恢复时间长,伤口可能出现不适或是疤痕,因此,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美容仪,利用声(超声波)、光、电、磁等物理因子来达到美容效果,但是这些美容仪都比较简陋,功能单一,不易控制,难以操作,美容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内速接美眼面部提升定位器,将射频美容和光子嫩肤有机的结合起来,稳定可控,易于操作,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持久不反弹,可改善皮肤的多种问题且无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内速接美眼面部提升定位器,由主机和美容治疗头组成,主机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键,主机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射频发生器、脉冲光源发生器,其特征是:美容治疗头上设置有多个射频电极,这些射频电极环绕美容治疗头顶面外圆均布,每个射频电极由弹簧套筒、电极柱、接线端子组成,电极柱设置在弹簧套筒上端,与弹簧套筒成滑动配合,接线端子设置在弹簧套筒的下端,与弹簧套筒中的弹簧电气连接,所述射频电极的内侧设置有照射器,照射器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的上部设置有一个聚光透镜,聚光透镜嵌装在美容治疗头顶面上,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导线与主机内的射频发生器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与主机内的脉冲光源发生器连接。所述美容治疗头的侧面设置有手柄。
科学研究表明,把一定波长的单色光传导到体内组织中,可促进体内纤维细胞的增长、胶原蛋白及DNA的合成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根据这一原理,本仪器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聚光透镜导入真皮底层,刺激真皮层胶原蛋白的自动增生和细胞组织的活化,从而达到美白、嫩肤、活化肌肤、祛皱、淡化色斑、返回青春靓丽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基于特定幅度和功率的射频电脉冲作用于人体肌肤时,能改善皮肤的形态,电极头与人体肌肤接触,使人体肌肤中流过传导电流及位移电流,从而形成内加热,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加快再生,胶原纤维收缩拉紧,真皮层的厚度和密度增加,使皮肤提拉紧致,增强皮肤弹性达到消除皱纹的美容效果,射频电脉冲能够直接穿透表皮到达皮下脂肪组织,产生振荡使细胞加速运动,这种内生热效应会将细胞内的脂肪液化分解,多余的水分及毒素通过淋巴管排出体外,恢复肌肉和细胞的紧张,从而达到彻底去眼袋、眼睑浮肿及各种皱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美容治疗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3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图3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美容治疗头 2美容治疗头 3主机
4显示屏 5操作按键 6射频电极
7弹簧套筒 8电极柱 9接线端子
10发光二极管 11线缆 12线缆
13聚光透镜 14手柄 15导线
16导线 17弹簧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皮内速接美眼面部提升定位器,由主机3和美容治疗头1、2组成,美容治疗头1、2分别用于美容左脸和右脸。
主机3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4和操作按键5,主机3内设置有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射频发生器、脉冲光源发生器,美容治疗头1、2分别通过线缆11、12与主机内部的各模块、各发生器连接,美容治疗头1、2结构相同,现以美容治疗头1一为例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娥;张金娥,未经张玉娥;张金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2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