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头异型螺面辊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2228.8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姚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宇涵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2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头 异型 辊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棒材的辊轴,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在棒材倒角机推料轨道上的多头异型螺面辊轴。
背景技术
钢厂加工的棒材在锯切后端部会留有毛刺或卷边,在棒材运送、收集过程中,部分锯切的毛刺和较厚的卷边残留会影响棒材端部质量,在交付客户之前,需要对棒材端部进行倒角处理。一般使用倒角机进行倒角,在使用倒角机时,需要在倒角机磨头一侧设置与倒角机成一定角度的若干组架置有辊轴的推料辊道,辊轴驱动棒材运动以配合输送棒材。目前使用的辊轴包括安装轴承的轴颈、轴颈之间的由支撑棒材的主工作面和副工作面构成的螺旋面,主、副工作面呈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相等的V型,主、副工作面的母线在辊轴轴向上的投影长度也相等。棒材投入辊道后,辊轴驱动棒材做自身旋转运动,棒材还沿着从主/副工作面到副/主工作面的径向移动,又因为辊轴设计了旋向,工作面上产生切向线速度,棒材还会做与辊轴的旋向相应的与辊轴垂直的方向上的轴向运动,最终以使棒材向靠近倒角机磨头方向运动。但是使用这种结构的辊轴驱动棒材,在第一根棒材从辊轴端部的主/副工作面进入后,只有辊轴转动一圈,即第一根棒材进入第二圈的主/副工作面时,顺次排列第二根棒材才能从辊轴端部的主/副工作面进入辊轴沿倒角机的磨头进行倒角,这样造成的结果是输料效率很低,倒角的效率相对下降,浪费了能源,增加了成本。另外使用此辊轴驱动运送棒材,因主副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相等,随棒材规格的变化,辊轴工作直径变化大,工作面线速度变化大,棒材轴向运动距离变化大,所以磨头设置的角度不易控制;如果磨头角度按小规格固定,则生产大规格棒材时,会因为挡板的阻力而使棒材在主副工作面之间过渡时产生打滑、丢转现象,棒材跳动引起倒角不均匀;如果磨头角度按大规格固定,则生产小规格棒材时,会因为辊轴工作直径的减小而产生棒材接触不到磨头的现象。另一方面,棒材规格的变化使得棒材的标高变化很大,因磨头标高固定不变,所以,随棒材规格的变化棒材与磨头的接触角度变化,进而影响倒角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多头异型螺面辊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头异型螺面辊轴,包括安装轴承的轴颈、轴颈之间的由支撑棒材的主工作面和副工作面形成的螺旋面,所述辊轴的螺旋面为多头布置,每条螺旋面在辊轴上的长度至少为一个螺旋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辊轴的头数为两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具体结构在于:所述主工作面与副工作面形成的夹角为钝角,主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小于副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主工作面的长度大于副工作面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具体结构在于:所述主工作面与副工作面的夹角角度为100°~17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具体结构在于:所述主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为0°~3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线倒角的钢材输料辊道上,所述辊轴的螺旋面为多头布置,每条螺旋面在辊轴上的长度至少为一个螺旋周期。保证单根棒材至少旋转一周以配合倒角机完成倒角。并且在第一根棒材进入辊轴后,旋转不到一周的时间内,第二根棒材紧接着进入辊轴,这样顺次排列的棒材可以更有效输送给倒角机倒角,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设计辊轴的主工作面与副工作面之间形成钝角夹角,主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小于副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角度,并且主工作面与辊轴轴线的夹角为小角度的锐角或与辊轴轴线平行,不论是小直径还是大直径的棒材,棒材标高变化不大,辊轴工作直径变化不大,棒材在辊轴工作面上运行平缓,棒材轴向运动的距离变化也不大,棒材即可在工作面上相对平缓的完成旋转、轴向移动和径向移动,综上,本实用新型高效推动棒材平缓的运动,良好的配合倒角机工作,避免引起倒角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形状示意图。
其中,1、轴颈,2、主工作面,3、副工作面,4、一个头数的螺旋,5、另一个头数的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宇涵,未经姚宇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22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用管子钳
- 下一篇:齿轮泵轴套双面加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