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序批式膜强化管网节能污水净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31931.7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宗强;梁延鹏;李艳红;曾鸿鹄;王保亮;唐玉芳;蓝克遥;黄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序批式膜 强化 管网 节能 污水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序批式膜强化管网节能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体系和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2007年,我国共有655个城市,比1978年增长2.4倍。小城镇数量达19249个,比1978年增长7.9倍。其中,20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达36个,增长2.6倍;100万-200万城镇人口城市达83个,增长3.4倍。各类城市人口3.4亿,占城镇总人口的57.6%;县城城镇人口1.2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0.3%;小城镇镇区人口1.3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2.1%。城镇人口的增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389座,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达到279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75.25%,较“十五”末提高了23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6.6%,是“十五”末的3倍,因此我国城市利用市政管网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城市污水净化厂通过市政管网收集的城镇污水主要由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已经过各工业生产单位自建的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的低浓度工业废水组成。主要污染物为COD、氮和磷,水质水量因雨季、旱季以及生产单位的生产旺季、淡季而变化,因此对现有城市污水净化厂的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大的污水处理负荷以及水量负荷。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市政管网建设规模也不断增大,形成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市政管网系统,因此,市政管网管道存在一个巨大的污水容纳量,利用城镇固有的市政管网管道固有污水容纳量,并对固有的管网管道进行简单可行且有效的膜强化改造即可在城市污水净化厂前端形成一个巨大的低能耗、低投入、低运行成本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减轻现有城市污水净化厂的污染物负荷和缓冲城市污水水量负荷冲击等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将生物膜法及活性污泥法紧密结合在一个反应器内,充分利用固有市政管网的管道污水容纳量及其必要的重力流,开发出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运行成本,具有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并具备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序批式膜强化管网节能污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去除COD、氮、磷功能的序批 式膜强化管网节能污水净化装置,使用膜强化技术对管网的污水能力进行提升,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固有的管道重力流对污水进行物理及微生物等有效处理,利用固有市政管网的管道污水容纳量为解决城市抗污水水量负荷冲击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由高位混合池、膜强化管网系统、低位混合池以及支架固定系统四部分组成;其中低位混合池中设置污水提升系统,设置溶解氧调节系统,充氧方式为鼓风曝气,通过曝气管对进水供氧;高位混合池设置上水缓冲系统,隔板将高位混合池分为缓冲区和集水区,同时设有溶解氧在线监测系统,与低位混合池中溶解氧调节系统相连;支架固定系统设置高度调节系统控制膜强化管网系统坡度调节设置;膜强化管网系统为本净水装置的主体,由可调坡度管道、挂膜强化井及跌水井模拟区组成,通过支架固定系统将各区域固定以及实现参数设置;其中可调坡度管道为等份多节管道拼接而成,连接处设置挂膜强化井,其中设置稀疏挂膜载体,稀疏挂膜载体布于道管下半部,上端固定于挂膜强化井井盖;跌水井设置于一周期管道循环的中端,为厌氧跌水模拟。
采用实用新型对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氮及磷的城镇生活污水、混合工业废水等进行处理,在取得高效有机物及氮去除效果外,对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水量负荷冲击功能,且装置运行过程稳定、低能耗和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序批式膜强化管网节能污水净化方法示意图。
图中标记:A-进水口;B-虹吸出水口;1-高位混合池;2-膜强化管网系统;3-低位混合池;4-支架固定系统;5-污水提升系统;6-溶解氧调节系统;7-曝气管;8-上水缓冲系统;9-缓冲区;10-集水区;11-溶解氧在线监测系统;12-高度调节系统;13-可调坡度管道;14-挂膜强化井;15-跌水井模拟区;16-稀疏挂膜载体;17-挂膜强化井井盖;18-排空阀门;19-上水管伸缩调节系统;20-污水泵;21-鼓风曝气泵;22-液位观测管;23-隔板;24-流速仪2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式键盘输入设备
- 下一篇:履带式液压支架吊运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