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铜合金盘拉伸管材的水平复绕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31659.2 | 申请日: | 2011-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贺永东;杨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B21C43/02;B21C47/02;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李子健;李迎春 |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铜 合金 拉伸 管材 水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复绕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小规格白铜合金盘拉伸管材的水平复绕装置。
背景技术
盘拉伸后的铜合金冷凝管呈乱盘状态,要转化为成品交货的盘状或进行退火,需要将散盘复绕成整列盘的状态。经过盘拉伸后的管材有一定的椭圆度,需要进行截面规整;管材的内外表面有残留的润滑剂,这些有机物经过退火处理后会产生残碳,导致制品残碳检验超标。铜合金冷凝管在加工过程中,有时因为合金基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夹杂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磕碰伤,使制品表面产生砂眼、夹杂和应力集中等缺陷,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降低制品的使用寿命。为确保制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高精度铜合金冷凝管材,在交付之前需要逐根进行涡流探伤检验。将制品复绕、截面规整、表面清洗、烘干和探伤等工序分开进行,工艺流程很长,转运工作量大,生产成本高,制品的表面质量无法保证。现有的铜管复绕设备仅适合于紫铜、磷脱氧铜管的复绕,无法满足强度达到紫铜强度2-2.3倍的铁白铜冷凝管的复绕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规格白铜合金盘拉伸管材的水平复绕装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一种白铜合金盘拉伸管材的水平复绕装置,其包括料框、活套和夹紧送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紧送进装置的出口还依次设有清洗装置、水平矫直装置、垂直矫直装置、涡流探伤装置、喷墨装置、烘干装置、预椭圆装置、位置探测装置、测长装置、预弯装置和双工位复绕装置,所述双工位复绕装置通过压臂与所述预弯装置连接,所述双工位复绕装置包括复绕工位和卸卷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将制品复绕、截面规整、表面清洗、烘干和探伤等工序整合为一条连续的生产线,减少了转运工作量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高,制品的表面质量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半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右半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白铜合金盘拉伸管材的水平复绕装置,其包括料框1、活套2和夹紧送进装置3,在夹紧送进装置3的出口还依次设有清洗装置5、水平矫直装置7、垂直矫直装置9、涡流探伤装置8、喷墨装置10、烘干装置11、预椭圆装置12、位置探测装置13、测长装置14、预弯装置15和双工位复绕装置17,双工位复绕装置17通过压臂16与预弯装置15连接,双工位复绕装置17包括复绕工位18和卸卷工位19。
操作时,将料筐1放于放料工位,人工从料框1中取出白铜管6。将管材一端通过活套装置3、并穿入夹紧送进装置4,手动调整夹紧辊,夹紧送进装置4自动将管材6入清洗装置5、水平矫直装置7、涡流探伤装置8、垂直矫直装置9、喷墨装置10、烘干装置11、预椭圆装置12、位置探测装置13、测长装置14、预弯装置15、压臂16、双工位复绕装置17等。在夹紧送进装置4向左送料的同时,放料旋转机构2同步匹配放料。清洗装置5将煤油喷向管材,对管材的表面进行清洗。经过煤油清洗的管材再经过垂直矫直装置7、水平矫直装置9进行矫直。随后,管材经过涡流探伤装置8进行表面探伤,喷墨装置10对探测到的管材表面夹渣、裂纹、空洞等缺陷进行喷墨标记。在复绕工位18处,将损伤处切下,重新开始复绕。
当一盘产品卷取完成后,旋转平台20驱使双工位复绕装置17自动回转换位,复绕工位18回转至卸料工位19的位置,卸料工位19处的回转至复绕工位18的位置,复绕工位可继续生产,同时卷取好的产品在卸料工位进行卸料操作。从卸料工位上卸下的盘管22,卸下的盘管22由盘管运输装置21输送到卸卷出料工位23,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