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改进排气系统的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1657.3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鞠春贤;陈现岭;岳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9 | 分类号: | B60R21/23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排气 系统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设备领域的气囊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排气系统的气囊。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安全气垫。1952年Hetrick发明了他自己之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早期的空气囊主要用于与其它安全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1960年,安全气囊技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制并转为民用。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7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奔驰,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及美国MORTON公司、TRW公司、德国TEMIC公司、ICT研究院、日本DAICEL公司、瑞典AUTOLIV公司等均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其中1971年5月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火箭推进技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这些综合力量使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在著名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乘员碰撞保护》中增加了安装气囊的要求,这为安全气囊的发展和使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欧共体、日本已正式立法在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双气囊已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件。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年,我过自行研制的FS-01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我国的政策法规也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现有的气囊排气孔一般为两个,放于气囊织袋的两侧,碰撞中大小不可调节,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气囊内部的压力大小。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96225Y公开了一种随压力自动开启排气孔的气囊袋,其在现有的气囊袋排气孔上加上一个堵盖,车辆在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袋迅速充气,因为排气孔有堵盖封闭,所以泄漏的气体很少,安全气囊袋高速展开,在整个气囊袋体充满气体后,到达一定压力,排气孔堵盖自动打开,排出气体,保持气囊袋内部压力不会过于高, 达到展开时可靠,限制过载、消除反弹的作用。人体接触气囊后又能利用排气孔的节流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从而减轻人体遭受二次碰撞伤害的程度。但采用上述结构,仅通过增加排气孔堵盖来实现气囊袋内压力的平衡,使得气囊袋上在形状上有凸出表面的部分,该部分在气囊袋冲压时,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且仅通过排气堵盖来释放压力,其释放速度缓慢,不能确保在瞬间实现气囊袋内压力的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碰撞过程中保证排气迅速、均匀的具有改进排气系统的气囊,在平衡气囊内部压力大小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气囊对人体的作用力,缓解气囊对人体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改进排气系统的气囊,包括气囊织袋、设置在气囊织袋上的多个排气单元,所述的排气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排气分孔,各排气分孔之间设有撕裂线。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上述的排气分孔均列在气囊织袋上,且各排气分孔的中心与气囊织袋中心的距离相等。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作为一个排气单元的排气分孔为两个。
更优化的,上述的各排气单元中、两个排气分孔之间的中心距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每个排气单元均由至少两个排气分孔及连接于排气分孔之间的撕裂线组成,当气囊与人体之间的压力超出预定压力值时,撕裂线撕裂,使排气分孔同时排气,将两个或多个排气分孔变成一个孔,增大气囊的排气速度与排气量,降低气囊给人体的作用力,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囊织袋;2、排气单元;3、排气分孔;4、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在于将原有的排气孔(本案中称为排气单元)分为至少两个排气分孔,各排气分孔之间设有撕裂线4,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气囊织袋充气后,在承受一定压力下,排气分孔打开的同时,沿撕裂线4进行撕裂,以使两个或多个排气分孔合为一体,以增加排气量,提高排气速度。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设计理念做示意性的结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