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1123.0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林;夏信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微生物 检测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器。
背景技术
2011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修订版GMP在其附录1无菌药品中规定无菌药品的生产应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以及热源的污染,这就对微生物检测中的活菌计数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已知采取的方法中,采用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检测微生物的成为最普遍使用的方法。薄膜过滤法是采用膜过滤分离的方法,将待检测的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此膜接触特定的培养基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的方法。薄膜过滤法具有检测样品的体积量较大、易于去除样品中的抑菌成分而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
中国专利号为ZL200620102932.8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检测杯,该检测杯杯体的底部由过滤膜和底座组成,过滤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与杯体可分离连接,采用过滤底座或者带有微孔的烧结过滤座来对待测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过滤。另外为了与相应的过滤支架配套使用,该实用新型的底座与杯体的可分离连接采用的是一种直接匹配的插入式连接。但是该实用新型也存在着如下问题:1、因杯体与底座的结构限制造成这种直接匹配的插入式连接方式装配困难;2、杯体与底座间密封性不可靠;3、整个培养器装配包装后EO灭菌气体没有通道进入杯体空间内部,会有灭菌不彻底的隐患。以上三处缺陷除会造成产品生产装配、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困难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密封不可靠和灭菌不彻底,产品在过滤使用过程中会有漏液,给检测实验操作带来不便甚至导致微生物限度检测实验数据失真、实验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缺陷与不足带来的隐患而提供一种有效而简便的,EO灭菌气体容易进入滤器内部,且密封性能稳定可靠的微生物限度检测培养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微生物限度检测培养器,在其杯体与滤膜支撑体的密封连接部分设计成带有半凸圆形状的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卡扣设计成直径相匹配的插入式可分离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培养器在与过滤杯配合的杯盖上设计有专供EO灭菌气体进入该限度检测培养器内部空间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杯体一侧设计有插入导向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杯体与滤膜支撑体的密封连接部分设计成带有半凸圆形 状的卡扣并采用插入式可分离连接的方式,并在与滤杯配合的杯盖上设计有专门的排气通道供EO灭菌气体进入,其有益效果是能保证检测培养器的装配、使用更方便,密封性能更稳定可靠,该限度检测培养器能保证无菌包装后EO灭菌无死角。培养器经过灭菌并采用无菌包装,一次性使用。在使用中能方便地过滤截留提取菌体并直接置入培养基进行培养菌落计数,具有操作简单,避免二次污染,能够准确检测供试检品菌落数,获得正确的实验分析数据的有益效果。
该培养器滤膜支撑体部分与微生物限度检测仪专用泵头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培养器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杯体与滤膜支撑体插入卡扣式可分离连接装配示意图;
图3是插入式密封结构放大图;
图4是预留灭菌气体通道的杯盖与杯体装配示意图;
图5是杯盖上灭菌气体通道结构放大图;
图6是培养器安装在微生物限度检测仪泵头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过滤后装上杯盖、皿盖形成培养盒置入培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器,它包括杯盖1,杯体2,滤膜支撑体3,滤膜4和皿盖5组成,滤膜4固定在滤膜支撑体3上,杯体2与滤膜支撑体3采用直径相匹配的插入卡扣式可分离密封连接方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器,其杯体2与滤膜支撑体3采用直径相匹配的插入卡扣式可分离密封连接方式。这里直径相匹配的插入卡扣式可分离密封连接方式是指在滤杯2和滤膜支撑体3上分别设计成凸起半圆状的结构8,利用杯体2与滤膜支撑体3自身材质的塑性和杯体2底端的斜度导向压紧式过盈配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器,在其杯盖1与杯体2的配合中,杯盖1上设有能够确保灭菌气体能够进入培养器内部空间的进气通道9,保证该产品灭菌彻底、无死 角。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1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