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0981.3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4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雷 |
主分类号: | F41H7/02 | 分类号: | F41H7/02;H04N7/18;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丽 |
地址: | 10007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甲车 监控 评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甲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战场上敌我双方对“精准打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化部队来说,“首发命中”是决定战场生存的关键。目前,装甲机械化部队因受训练条件的制约,在训练内,由于实车实弹训练时间相对较少,训练保障受限,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一名优秀的射手。既然实车实弹训练时间相对较少,那么就应当提高训练的单次训练质量。但是目前在组织单车教练、战斗射击训练过程中,指挥员只是通过电台来指挥、控制战斗车辆,这样的训练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指挥员只能看到车在动而看不到车内景况,不能做到有效监控。在平时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指挥员只能通过射击结果来评价乘员的操作技能水平,主要凭经验、靠推断进行评估,缺乏讲评的针对性、准确性。
二是射手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射击动作。在实弹射击过程中,射手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紧张,不能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射击动作,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影响射击训练质量。
三是实车实弹训练,安全系数小。在实弹射击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乘员操作失误及装备故障等意外情况。如出现甩炮、炮口指向危险方向、炮弹不发火等,处置不当或不及时会造成人员受伤、装备损坏的现象。
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得战斗车组射击动作和射手的技能水平仅凭射击结果来判断。形成了只看到车在动看不到车内情况,不能做到有效监控;只知道训练结果不知道操作过程,难以形成科学评估;只做到 “单纯消耗式”投入做不到“信息嵌入式”增效,无法跃升战斗力的瓶颈,严重束缚了装甲机械化部队射手射击技能的提高。为了缩短优秀射手的培养周期,提高训练效益和质量,在教练、战斗射击训练中,需要一种能够让指挥员对车内乘员操作动作实时监控、计时、成绩评估的系统。提高了指挥员指导训练的针对性,加快了乘员掌握动作要领的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让指挥员对车内乘员操作动作实时监控、计时、成绩评估的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其中,包括监控模块、瞄准镜图像传输模块、计时报警模块、中心处理模块,所述监控模块采集装甲车内视频信息及音频信息传输至中心处理模块,所述瞄准镜图像传输模块将瞄准镜图像传输至中心处理模块,所述计时报警模块将计时信息传输至中心处理模块,所述中心处理模块连接有成绩评估模块,所述成绩评估模块将中心处理模块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显示及评估;
所述监控模块包括天线、摄像头、云台、耳机、话筒、无线终端,所述中心处理模块包括无线收发器、中心计算机、编码器,所述天线连接于无线终端,所述摄像头连接于云台,所述摄像头及云台连接于无线终端,所述耳机及话筒连接于无线终端,所述无线终端与所述无线收发器射频连接,所述无线收发器连接于所述中心计算机及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连接外部视频输出设备。
上述的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终端包括电源接口、视频输入接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音频输出接口、视音频处理模块、视频控制模块、解码器、无线射频模块,所述外部电源连接于电源接口,所述摄像头连接于视频输入接口,所述云台连接于视频控制模块,所述耳机及话筒连接于所述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所述视频输入接口、视频控制模块及音频输入/输出接口连接于所述视音频处理模块,所述解码器连接于所述视音频处理模块,所述视音频处理模块连接于所述无线射频模块,所述视频控制模块连接于无线射频模块。
上述的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其中,所述无线终端还包括加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连接于所述视音频处理模块;所述无线收发器设有解密模块,所述加密模块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加密,所述解密模块对接收到得加密信号进行解密。
上述的装甲车监控评估系统,其中,所述计时报警模块包括计时报警传感器、计时报警接收机及计时报警处理模块,所述计时报警传感器设于装甲车外的计时区域,记录装甲车进入及离开计时区域的信息,并将该计时信息传输至中心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有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计时报警接收机射频连接,所述计时报警接收机接收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雷,未经于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0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电子组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潜油螺杆泵转速智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