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剪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0214.2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0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继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博技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25/08 | 分类号: | B23D25/08;B23Q5/02;B23D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杨宝兰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剪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剪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减小碎断长度、碎断时间及碎断效果的飞剪机。
背景技术
飞剪机是在轧件运动中对轧件实施剪切工艺的一种设备,是连续式轧钢生产线上不可缺少的、非常关键的设备。特别是,随着现代化钢材生产的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要求轧钢生产向高速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方式发展的今天,飞剪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自然而然地对飞剪机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是在高速运动中对轧件实施剪切,因此,对飞剪机的运动特性、反应灵敏性、动作准确性,以及工作稳定可靠性等各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碎断飞剪机如专利号:2010206389792,该飞剪机虽然性能优越,但更适合剪切截面为≥500mm2的轧件,对剪切截面小的轧件不太适用。
另外,一些飞剪机只能实现对轧件的切头切尾功用,而若发生事故时,很难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为防止飞钢事故的发生,往往在此工序上,在飞剪的后面加背一台小的碎断剪,这样,在事故发生时,通过特殊的导槽装置,将轧件引向碎断剪的工作区域,以达到对轧件及时处理,防止飞钢事故发生的功用。但是,这种结构致使碎断剪必须倾斜放置,同时还需为碎断剪加配电机和减速机构,安装时复杂且占用车间的空间大,增加轧钢生产线上的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灵敏、动作准确,工作稳定可靠,布局合理简单,特别是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碎断轧件的飞剪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剪机,包括:减速机构、剪切机构和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构通过输出轴与剪切机构结合为一体;所述减速机构为四齿轮减速机构,包括:高速输入轴;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高速输入轴通过鼓形齿联轴器连接传递动力,所述传动电机包括下输出轴、上输出轴和中间介轮轴;所述高速输入轴分别与下输出轴和中间介轮轴啮合,所述中间介轮轴与上输出轴啮合;所述剪切机构包括上剪头和下剪头,所述下输出轴和上输出轴分别与剪切机构的下剪头和上剪头连接,进而驱动下剪头和上剪头旋转。
在所述上剪头和下剪头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剪刃。
所述两个剪刃为窄剪刃和宽剪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剪切机构具备剪切和碎断的双重功用,省去了碎断剪及碎断用电机,窄剪刃和宽剪刃同时工作时,碎断的轧件长度小,时间短,效果好,该结构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飞剪机平面示意图;
图2是剪切机构中上下剪头示意图。
图中:
1.传动电机 2.高速输入轴 3.下输出轴 4.上输出轴
5.中间介轮轴 6.剪切机构 7.轧件 8.窄剪刃
9.宽剪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上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飞剪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飞剪机设置在精轧机之前,该设置可使轧件进入精轧机之前进行切头切尾,一但精轧机出现事故时可将轧件及时碎断,防止飞钢事故的发生;飞剪机,包括:减速机构、剪切机构6和传动电机1;所述传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机构通过输出轴与剪切机构结合为一体,一体结构紧凑可减少参与剪切运动的机构零部件的数量和重量,以降低剪切机构运动的惯量值,减少速度的变化量,提高飞剪机剪切机构的灵敏稳定性和定位精度,从而提高飞剪机的剪切质量;所述减速机构为四齿轮减速机构,包括:高速输入轴2;所述传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高速输入轴2通过鼓形齿联轴器连接传递动力,所述传动电机1包括下输出轴3、上输出轴4和中间介轮轴5;所述高速输入轴2与飞剪机构的下输出轴3上的齿轮啮合,可以实现减速,同时所述高速输入轴2与飞剪机构的中间介轮轴5上的齿轮啮合,实现齿轮转动方向的改变,为上输出轴传递动力,所述中间介齿轮5与上输出轴4上的齿轮啮合,以实现减速的同时驱动上剪头与下剪头旋转以剪切工件;所述剪切机构6包括上剪头和下剪头,所述下输出轴3和上输出轴4分别与剪切机构的下剪头和上剪头连接,进而驱动下剪头和上剪头旋转;在所述上剪头和下剪头上分别设置有窄剪刃8和宽剪刃9,在上剪头和下剪头的窄剪刃8处设置有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博技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博技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0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吹氧管控制接头
- 下一篇:汽车发电机外壳模具的抽芯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