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射频极速去眼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0025.5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娥;张金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娥;张金娥 |
主分类号: | A61N7/02 | 分类号: | A61N7/02;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李京楠;张亚军 |
地址: | 100006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射频 极速去 眼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用的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去除眼袋的仪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30岁以后就会出现眼袋。这是由于眼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眼睑支持结构薄弱而使原本的平衡改变,眼眶内脂肪突破下眼睑的限制突出于眼眶外。眼袋对容貌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使人显老,严重的还会由于眼眶隔膜肌的松弛出现下眼睑外翻或下垂,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地球引吸的持续作用,下眼睑的皮肤松弛,眼眶隔膜随之脱垂,就会在眼眶下缘上方形成袋状膨大,并使颊睑沟加深,这就是所谓的眼袋。从以上不难看出,眼袋实际上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
若用手术的方法去除眼袋,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开刀动手术,痛苦大,术后眼部有肿胀,恢复时间长,容易出现眼部不适或是疤痕,若使用眼部按摩精油方法去除眼袋,速度慢,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一旦停止,容易出现复发和反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射频极速去眼袋器,利用超声波的空穴效应和射频的内生热效应将眼袋脂肪溶化,快速有效,美容效果明显,无痛无痕,立竿见影,且能促进皮肤弹性恢复,让眼部散发迷人魅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射频极速去眼袋器,由主机和美容治疗头组成,主机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键,主机内设置有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射频发生器、超声波振荡器,其特征是:美容治疗头为眼罩形状,中间为凹陷部,周边为凸起部,凸起部的边缘与眼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射频电极和换能器探头,射频电极通过导线与射频发生器连接,换能器探头通过导线与超声波振荡器连接。
本仪器利用换能器探头将眼袋脂肪溶化,眼袋中的脂肪组织有固定的超声共振频率,特殊波长的超声波有“空穴效应”,当超声波的频率与眼袋脂肪频率一致时,脂肪细胞由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即被溶化消除。
本仪器同时利用射频的内生热效应去除眼袋,射频是一种电脉冲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也可以是电压信号,射频去除眼袋不松驰皮肤,无痛无痕,且能促进皮肤弹性恢复,眼袋不易出现复发和反弹,可以有效改善眼袋、眼睑浮肿及各种皱纹问题,让眼部散发迷人魅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美容治疗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美容治疗头 2美容治疗头 3主机
4显示屏 5操作按键 6凹陷部
7凸起部 8射频电极 9射频电极
10换能器探头 11一号导线 12二号导线
请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声射频极速去眼袋器,由主机3和美容治疗头1、2组成,主机3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4和操作按键5,主机3的壳体内设置有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射频发生器、超声波振荡器,美容治疗头1、2结构相同,都为眼罩形状,分别对应左眼和右眼,美容治疗头1通过一号导线11与主机3连接,美容治疗头2通过二号导线12与主机3连接。下面以美容治疗头1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3、图4,美容治疗头1为眼罩形状,中间为凹陷部6,周边为凸起部7,凸起部7的边缘与眼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射频电极8、射频电极9和换能器探头10,射频电极8、射频电极9有多对,换能器探头10有多个,各对射频电极8、射频电极9都通过导线与射频发生器连接,各个换能器探头10都通过导线与超声波振荡器连接。医生通过面板上的操作按键,启动超声波振荡器和射频发生器,射频发生器输出一定频率的电脉冲信号,施加在射频电极8和射频电极9上,电脉冲信号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皮下,遇到眼袋脂肪组织,产生震荡使细胞加速运动,这种内生热效应会将细胞的脂肪液化分解,将多余的水分及毒素通过淋巴管排出体外,恢复肌肉和细胞的弹性,超声波振荡器输出一定频率的电压信号,施加在换能器探头10上,换能器探头10内的双压电陶瓷晶片将其转换成特定频率的超声波,该超声波透过皮肤,精确作用于眼袋脂肪细胞,利用超声波的空穴效应将脂肪细胞溶解,溶解消除的状况显示在显示屏上,供医生进行参考,使医生能准确掌握眼袋内部脂肪溶解的情况,从而达到去眼袋、眼睑浮肿及各种皱纹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娥;张金娥,未经张玉娥;张金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00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帽式过滤罐
- 下一篇:可携带式密集低光能激光细胞健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