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燃烧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915.4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敏;赵世涛;许栋政;杜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张水俤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燃烧 性能 测试 试样 制备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材料中的阻燃沥青在燃烧时检测装置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2010年颁布的石油化工行业标准“沥青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标准编号:NB/SH/T 0815-2010)中沥青试样的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按使用材料分,隧道内路面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沥青混凝土路面。2005年之前,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限制,隧道内路面大多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设,但隧道内易潮湿,特别是雨天行车会带入部分雨水,使隧道两端更加湿滑的现象及水泥路面自身结构形式导致车辆易打滑,噪声大等缺点,使水泥路面逐渐被沥青混凝土路面所代替。隧道内铺设沥青路面,不仅有助于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对降低噪声,有效避免进出隧道口时的视觉反差有较大改善作用;因此,隧道内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铺装是大势所趋。
隧道铺装采用沥青路面具有显著的优点。但是,沥青在空气中是一种易燃材料,在高温下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加之(特)长隧道空间相对封闭,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物体及沥青路面燃烧产生的毒气、烟雾和热量很难散失,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后人员逃生困难,往往造成灾难性事故,损失惨重。然而据了解,至2008年底,我省隧道内路面铺装仍然采用的是普通改性沥青,尚无做阻燃处理,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阻燃沥青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用阻燃沥青制备出的阻燃沥青混合料,其燃烧时的氧指数大幅度提高,能有效延缓和降低因沥青路面燃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抢险作业提供先机。2010年10月1日国家能源局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个沥青燃烧性能测定标准:NB/SH/T 0815-2010《沥青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本标准虽然对沥青燃烧性能测定过程中的成型、制样做了规定,但其制样方法不仅麻烦,而且简陋,做出的试样不能保证样品规格一致,从而导致在后面的检测过程中结果不稳定,这不仅给沥青阻燃剂、阻燃沥青生产企业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且也给从事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标准NB/SH/T 0815-2010《沥青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的阻燃沥青氧指数测定试样制备模具,以规范阻燃沥青试样,解决上述因为试样不规范带来的种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该沥青燃烧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模具包括上模板(3)、型腔板(2)、下模板(1),型腔板(2)处于上模板(3)和下模板(1)中间,并由连接螺栓(4)将它们连接组合在一起。
所述的型腔板(2)包括两个横连接杆(9),在横连接杆(9)的内侧面间隔开设连接槽(10),相对的连接槽(10)之间连接纵连接杆;纵连接杆有两种,一种是置于中间的中纵连接杆(11),另一种是置于两边的边纵连接杆(12);两个边纵连接杆(12)和两个横连接杆(9)共同构成了型腔板框;相邻两个中纵连接杆(11)和两个横连接杆(9)围成的空间构成型腔槽(13)。
所述的上模板(3)上开设注料口(5)、排气孔(6)、溢流槽(7)、连通槽(8),其中注料口(5)、排气孔(6)、连通槽(8)和型腔板(2)中的型腔槽(13)连通,而溢流槽(7)与型腔板(2)上的型腔槽(13)不重合,而是位于型腔槽(13)的上侧面,用来接收溢出的沥青。
上模板(3)内表面、型腔槽(13)和下模板(1)内表面构成沥青型腔。
所述的型腔板(2)是拼接组合式结构,在样品成型后,可将型腔板(2)拆开,从型腔槽(13)中取出成型试样。
由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沥青燃烧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模具成型的阻燃沥青试样标准、外形美观,能正确反映阻燃沥青的燃烧性能,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模具的下模板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模具的型腔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模具的上模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模具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附图4所示,沥青燃烧性能测试试样制备模具由下模板1、型腔板2、上模板3组成,它们由连接螺栓4连接组合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9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