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9666.9 | 申请日: | 201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9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宋雪珍;任小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雪珍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病毒 输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输注的血液或者血液成份是由各种细胞和具有不同活性的分子组成,进行单一或功能基本相似的血细胞输注的成份输血已在临床输血中逐渐取代全血输血,它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血源需求,而且对提高输血质量、减少输血引起的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成份输血就是对病人实施所需要的特殊血源成份输注,而分离掉病人不需要甚至有害的血液成份。供血者捐献的血液成份中的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是有害的,它不仅携带造成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还携带大量亲白细胞的病毒,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图,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必须对血液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阶段一般采用光化学病毒灭活方法,其原理为,先向待处理血样中添加光敏剂,然后将添加光敏剂的待处理血样置于光下照射,杀灭病毒,之后使处理后的血液成份通过一个过滤装置,对白细胞进行吸附过滤处理,获得最终可输注的血液成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血液成份的安全性,所添加的用于病毒灭活的光敏剂的剂量非常小,导致在灭活处理过程中存在光敏剂分布不均匀,病毒灭活效率低等不足,此外,现有的灭活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而且过滤、吸附效果较差,给医疗工作的进行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急需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病毒灭活效率的病毒灭活输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病毒灭活效率的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装置,包括插袋针、光照袋、储血袋、吸附器和药剂添加器,其特征在于导管依次连接插袋针、药剂添加器、光照袋、吸附器和储血袋,其中药剂添加器由两端设有胶塞的玻璃管以及位于玻璃管内的海绵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吸附器由腔体和位于腔体内的吸附层、过滤层组成,吸附层可以使用活性炭实现吸附的目的,过滤层可以使用纤维过滤膜达到过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待处理的血液由插袋针依次进入药剂添加器、光照袋、吸附器,其中药剂添加器内的海绵体上吸附着用于对血液中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的光敏剂,当待处理血液进入通过药剂添加器时,光敏剂被均匀的带到光照袋内,与待处理血液充分接触,然后操作人员使光照袋位于一定的温度、光照条件下,即可充分灭活待处理血液中的病毒,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对光照袋内的物质进行机械混匀操作即可实现高效的病毒灭活处理,处理后的血液成份经导管流经吸附器,经吸附器内的过滤、吸附装置进行过滤吸附处理后进入储血袋,得到符合输注要求的血液成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保证光敏剂添加的均匀度,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病毒灭活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药剂添加器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吸附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插袋针1、光照袋2、储血袋3、吸附器4、药剂添加器5、胶塞6、玻璃管7、海绵体8、腔体9、吸附层10、过滤层11、止流夹12、排气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次性病毒灭活输血装置,包括插袋针1、光照袋2、储血袋3、吸附器4和药剂添加器5,其特征在于导管依次连接插袋针1、药剂添加器5、光照袋2、吸附器4和储血袋3,其中药剂添加器5由两端设有胶塞6的玻璃管7以及位于玻璃管7内的海绵体8构成。
本实用新型中吸附器4由腔体9和位于腔体9内的吸附层10、过滤层11组成,吸附层10可以使用活性炭实现吸附的目的,过滤层11可以使用纤维过滤膜达到过滤的目的,为了提高吸附过滤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吸附器4的腔体9内设置两层过滤层11,这两层过滤层11分别采用孔径不同的微孔纤维膜,采用活性炭组成的吸附层10位于两层过滤层11之间,接近进液口的过滤层11采用孔径较大的微孔纤维膜,接近出液口的过滤层11采用孔径较小的微孔纤维膜,用于实现对液体的分级过滤,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雪珍,未经宋雪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妇吸奶装置的三通吸取器
- 下一篇:紫外线灭菌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