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9150.4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9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00 | 分类号: | E05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升降 器用 强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门玻璃升降器用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升降器在材料结构采用的设计方法,对升降器的耐久性能和重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升降臂上面的加强筋简单,材料偏厚,并且整个升降器也偏重,即增加了材料的成本,又增加了重量,使得升降器偏重而影响到车门内板的强度,久而久之会使得车门板金有变形现象,导致升降器运行不顺畅,客户抱怨。具体参见图1结构所示,现有升降器的升降臂的机构简单,没有对升降臂应力集中的地方采取有有效的措施,只是对材料的选择上,选取了比较厚的板材,无形中增加了升降器的重力,如果升降器配合的车门系统有偏差,那么升降器应力集中的地方耐久疲劳极易变形,失效。对现有主臂的结构进行CAE分析也可以得出,如图1中A区域为升降臂和平衡臂焊接处,该处是应力较为集中,而在此处未增设加强筋,在加强部分B区域中的主臂上增加的加强筋较短,整个主臂看起来就相当于一块平板,使本体较重,强度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升降臂体积重,强度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包括升降臂本体,所述升降臂本体由施力部以及与施力部为一体件的受力部组成;所述施力部和受力部之间设置有转轴孔,所述受力部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施力部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施力部和受力部的受力面经受压后形成施力槽和受力槽,并相应形成凸起部;所述施力槽和受力槽的周围还形成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施力槽和受力槽为相通槽或相断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加强筋延X轴对称。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受力槽由横槽和与横槽平滑过渡连接的固定槽组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固定孔设置于固定槽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施力槽和受力槽为圆弧过渡,形成过渡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转轴孔设置于过渡槽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升降臂结构简单,通过压模一次成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
2、该升降臂选用较薄的材料,从而使降低了升降臂的重量。
3、由于选取的较为薄的材料,为了满足强度要求,有必须对升降臂增加有效的加强筋,改进后的升降臂的加强筋都是贯穿于整个升降臂的周围,由于升降臂为整体式,四周的加强筋没有间断,从而达到高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玻璃升降臂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升降臂本体1,施力部101,定位孔111,受力部102,转轴孔103,固定孔112,施力槽2,受力槽3,横槽301,固定槽302,凸起部4,加强筋5,过渡槽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升降器用高强度玻璃升降臂,包括升降臂本体1,升降臂本体1由施力部101以及与施力部101为一体件的受力部102组成;施力部101和受力部102之间设置有转轴孔103,受力部102上设置有固定孔112,施力部101上设置有定位孔111,施力部101和受力部102的受力面经受压后形成施力槽2和受力槽3,并相应形成凸起部4;施力槽2和受力槽3的周围还形成有加强筋5。施力槽2和受力槽3为相通槽或相断槽。加强筋5延X轴对称。受力槽2由横槽301和与横槽201平滑过渡连接的固定槽302组成。固定孔112设置于固定槽202上。施力槽2和受力槽3为圆弧过渡,形成过渡槽6。转轴孔103设置于过渡槽6上。
为了减轻升降器的重量,在设计前,选取的材料为较为薄的材料,具体型号为B340/590DP,δ=1.5;从而使整个升降器的重量比现有的有明显降低。从结构角度考虑,选取的较为薄的材料后,必须要对升降臂增加有效的加强筋,考虑到现有结构应力集中,强度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加强筋都是贯穿于整个升降臂本体,并且升降臂四周的加强筋为整体式,也没有间断,从而解决了现有结构应力集中A区域应力集中的问题。在对改进后的升降臂做CAE分析后,升降臂满足设计要求,并模拟实际状态,升降器满足性能要求,并却耐久强度都高于现有结构的状态。并且升降臂上的应力分布均匀,不存在集中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91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