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肺动脉环缩带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8499.6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伟;陆兆辉;王顺民;杜欣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12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肺动脉 环缩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肺动脉环缩带,尤其适用于婴幼儿的医用肺动脉环缩带,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肺充血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期不能根治手术时,为了防止肺血管病变,往往需要进性肺动脉环缩,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手术。目前肺动脉环缩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采用何种材料进行环缩尚无统一标准。常见的环缩材料有Gore-tex条、粗丝线等等。这些环缩材料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缺点,如Gore-tex材料容易出现扩张而起不到环缩目的,粗丝线可能滑脱至肺动脉远端,造成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更重要的是术中很难判断环缩的大小。肺动脉环缩的大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目前判断术中肺动脉环缩的效果只能通过右心室和肺动脉的直接测压或者食道超声对右心室压力进行评估。右心室和肺动脉的直接测压必须穿刺,易出血,增加术后并发症。而食道超声必须要有昂贵的仪器和专职食道超声人员,影响该手术在基层单位的开展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肺动脉环缩带,以解决现有环缩带存在的问题。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该环缩带包括一带体,带体的一端设有穿孔,带体上标有刻度,并设有固定孔。
该环缩带双面均标有刻度,手术操作者可以从环缩条带上直接读出当前
环缩后肺动脉的直径。
该环缩带上有不少于一个的固定孔,以利于手术操作者充分固定环缩带,
防止环缩带的扩张和滑脱。
该环缩带上的固定孔为均匀排列。
该环缩带带体长为70mm-170mm。
该环缩带带体宽为2mm-10mm。
该环缩带由硅胶材料制成,因为硅胶材料延展性低,不容易出现扩张。
环缩带的刻度计算依据是圆周直径计算方式,即直径刻度(mm)=所在处环缩带长度(mm)/3.14。
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肺动脉壁本身的厚度,因此肺动脉环缩带的直径刻度指示仅为一个参考值。
使用时将环缩带尾端穿过穿孔,当环缩带刚好包裹住肺动脉时,可以通
过位于穿孔处的环缩带刻度读出当前肺动脉的直径,手术中通过读取环缩带上刻度所指示的肺动脉直径以及右心室压力(直接评估或者超声评估)对肺动脉环缩的程度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后,可以利用丝线通过固定孔将环缩带与肺动脉外壁进行固定,环缩带多余部分可予以剪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的读出肺动脉环缩时肺动脉的直径,有利于手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简化了手术方法,同时优化肺动脉环缩的材料,防止环缩带的扩张和滑脱,保证肺动脉环缩手术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中:1带体、2刻度、3穿孔、4固定孔、5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及图2,该环缩带包括一带体1,带体1长为150mm,宽为3mm,由硅胶材料制成,带体1的双面均标有刻度2。带体1一端设有穿孔3,带体1上还设有10个均匀排列的固定孔4。使用时将环缩带尾端5穿过穿孔3,当环缩带刚好包裹住肺动脉时,可以通过位于穿孔3处的环缩带刻度2。该刻度2系依据圆周直径计算方式,可直接读出当前肺动脉的直径。手术中可以通过读取环缩带上刻度2所指示的肺动脉直径以及右心室压力(直接评估或者超声评估)对肺动脉环缩的程度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后,可以利用丝线通过固定孔4将环缩带与肺动脉外壁进行固定,环缩带带体1多余部分可予以剪除。
实施例2:该环缩带带体1长为150mm,宽为5mm,由硅胶材料制成,带体双面均标有刻度2,一端设有穿孔3,带体上还设有12个均匀排列的固定孔4。使用时将环缩带尾端5穿过穿孔3,当环缩带刚好包裹住肺动脉时,可以通过位于穿孔3处的环缩带刻度2读出当前肺动脉的直径,手术中通过读取环缩带上刻度2所指示的肺动脉直径以及右心室压力(直接评估或者超声评估)对肺动脉环缩的程度进行控制,达到预期目标后,可以利用丝线通过固定孔4将环缩带与肺动脉外壁进行固定,环缩带带体1多余部分可予以剪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8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拉型材间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带U盘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