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蓄热抗菌面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7709.X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王娟;陈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1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蓄热 抗菌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一种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双层蓄热抗菌面料。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面料通常为单层结构,功能较为单一。近几年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双层面料,双层面料为三维结构,具体立体层次感,厚实度和强力都比较好,但现有的双层面料主要为全棉双层面料,不具备蓄热抗菌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蓄热、抗菌功能的双层蓄热抗菌面料。
技术方案:一种双层蓄热抗菌面料,包括表层面料、里层面料,两层面料由独立系统的经纬纱相互重叠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由表经和表纬交织形成,所述里层面料由里经和里纬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经纬线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构成,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交织点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双层蓄热抗菌面料的经线纱支为7s-80s/2,纬线纱支为21s-300s/2。
作为优选,所述的交织点均匀分布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重叠处,交点间的间距为1-2.5c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面料结构合理,由经纬线交织沉浮,为三维结构,具体立体层次感,不仅外形美观,同时具有蓄热、抗菌等功能。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层蓄热抗菌面料,包括表层面料、里层面料,两层面料由独立系统的经纬纱相互重叠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由表经1和表纬2交织形成,所述里层面料由里经3和里纬4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经纬线均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构成,经线纱支为7s,纬线纱支为21s,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交织点5相连,所述的交织点5均匀分布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重叠处,交点间的间距为1cm。
实施例2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层蓄热抗菌面料,包括表层面料、里层面料,两层面料由独立系统的经纬纱相互重叠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由表经1和表纬2交织形成,所述里层面料由里经3和里纬4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经纬线均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构成,经线纱支为40s,纬线纱支为150s,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交织点5相连,所述的交织点5均匀分布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重叠处,交点间的间距为2cm。
实施例3
如附图所示,一种双层蓄热抗菌面料,包括表层面料、里层面料,两层面料由独立系统的经纬纱相互重叠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由表经1和表纬2交织形成,所述里层面料由里经3和里纬4交织形成,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经纬线均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构成,经线纱支为80s/2,纬线纱支为300s/2,所述表层面料和所述里层面料通过交织点5相连,所述的交织点均匀分布于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的重叠处,交点间的间距为2.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绿芭蕉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高速水刺装置
- 下一篇:天丝柔丝混纺的防羽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