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7702.8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桦;王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水平 垃圾 压缩 中转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压缩减容作为垃圾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压缩装置和压缩方式对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现有的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的种类很多,其中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的使用性能较好,其压缩垃圾时置于地坑内、推出垃圾块时上升到地面上。这种升降式垃圾压缩中转对垃圾房层的高度无特殊要求、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受到普遍欢迎。但是这种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存在以下缺点:压缩箱体有效长度范围都是压缩区,压缩装置对离压缩头较远距离的垃圾压缩效果不明显,靠近压缩头一侧垃圾压缩倍数大,而远离压缩头的一侧压缩倍数小,造成垃圾得不到有效彻底压缩,导致压缩不均匀,影响装载量。同时压缩油缸为三级柱塞油缸,第一级油缸压缩力最大,第二级油缸压缩力其次,第三级油缸压缩力最小,当采用第二级油缸和第三级油缸压缩垃圾时,比第一级油缸压缩垃圾时对垃圾块面产生的压强小很多,造成垃圾块得不到有效压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提高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对垃圾的压缩的压力,保证压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包括:压缩箱体、压缩箱体内一侧设置的前端油缸驱动的前端闸门、压缩箱体内另一侧设置的压缩装置、压缩箱体底部设置的起升机构以及液压站;该中转设备还包括:
箱体中间部位设置中间闸门油缸驱动的中间闸门,中间闸门与压缩机构之间的箱体部分为压缩区,中间闸门与前端闸门之间的箱体部分为储存库。
所述中间闸门油缸上部与中间闸门铰接,中间闸门油缸下部与压缩箱体铰接。
所述中间闸门油缸与该中转设备设置的液压站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中间闸门与压缩箱体接触的两边沿设置在压缩箱体上设置的滑道内。。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压缩中转设备,通过在压缩箱体中部设置闸门油缸驱动的中间闸门,将压缩箱体分隔为压缩区和储存库,垃圾压缩只在压缩区进行,有效压缩长度大为缩短,采用压缩油缸第一级压缩垃圾即满足需要,垃圾块上的有效压强大,压缩效果更好。能在箱体装载垃圾有效长度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垃圾得到有效的压缩减容。而且由于箱体结构储存库段和前端闸门不承受压缩力,钢结构强度可降低,可节约一定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件名称为:1-前端闸门;2-压缩箱体;3-中间闸门;4-中间闸门油缸;5-压缩机构;6-压缩油缸;7-液压站;8-前端闸门油缸;9-起升机构;10-起升油缸;11-地坑建筑结构;12-存储库;13-压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升降式水平垃圾压缩中转设备,用在垃圾处理中,该中转设备包括:上端设有入料口的压缩箱体、压缩箱体内一侧设置的前端油缸驱动的前端闸门、压缩箱体内另一侧设置的压缩装置、压缩箱体底部设置的起升机构以及液压站;
其中,压缩箱体2左侧前端设置由前端闸门油缸驱动的前端闸门1,前端闸门油缸8上部与前端闸门机构铰接,前端闸门油缸8下部与压缩箱体2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7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