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7660.8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覃海慧;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冲作用转轴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便携终端比如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从手机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翻盖手机及侧滑盖手机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人们对手机的手感要求也日益增加,转轴作为翻盖手机的一个关键模组,具有各种结构。目前,翻盖手机的转轴以半自动结构为主。由于目前通用的半自动转轴存在开合的后半程时存在惯性过大不能缓冲的问题,从而使采用其的翻盖手机在上盖开合时会由于惯性过大与底座发生猛烈碰撞,发出较响的声音,使手机的手感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手机转轴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造成上盖与底座一定程度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机在开合过程中无缓冲作用影响手机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开合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手机,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包括上盖、底座以及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上盖和底座,所述转轴包括主轴、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一凸轮、套设于主轴上并与第一凸轮配合的第二凸轮、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外壳以及卡固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第一凸轮,另一端抵接第二凸轮;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容置于外壳内,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第二凸轮,另一端抵接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凸轮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外壳固定在上盖上;所述卡固件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抵顶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轮设有第一凸轮滑动曲面,所述第二凸轮设有与第一凸轮滑动曲面相配合的第二凸轮滑动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在所述上盖和底座闭合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弹力为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的3~5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在所述上盖和底座闭合时处于预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一端具有限位端部,另一端具有圆柱状的轴杆,在轴杆的末端设有卡槽,卡固件套设在卡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轮的外缘设有两组平行对应的平切面,所述平切面上还设置有导向凸台,所述外壳上对应设置有限制导向凸台转动的导向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缘设有两组平行对应的平切面,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平切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在主轴上、并与第一凸轮相抵接的导电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圆柱形压簧,所述压簧两端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圆柱形压簧,所述压簧两端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固件为卡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在开合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解决了手机在开合过程中惯性过大的问题,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也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机转轴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凸轮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其包括上盖h1、底座h2以及转轴h3,所述上盖h1和底座h2通过手机转轴h3进行配合实现上盖h1和底座h2的转动连接,所述手机转轴h3包括主轴1,套设于主轴1上的导电垫片2、第一凸轮3、套设于主轴1上并与第一凸轮3配合的第二凸轮5、第一弹性元件4、第二弹性元件6、外壳7以及卡固件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4和第二弹性元件6优选压簧,卡固件8优选卡簧。所述导电垫片2一端抵住主轴1,另一端与第一凸轮3配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4的一端41抵接第一凸轮3,另一端42抵接第二凸轮5;所述第二弹性元件6容置于外壳7内,第二弹性元件6的第一端面61抵接第二凸轮,第二端面62抵接外壳7内部;所述第一凸轮3固定在底座h2上;所述外壳7固定在上盖h1上;所述卡固件8一端固定在主轴1上,另一端抵顶外壳7。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轮3设有第一凸轮滑动曲面31,所述第二凸轮5设有与第一凸轮滑动曲面31相配合的第二凸轮滑动曲面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6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