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27610.X | 申请日: | 2011-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赵绍增 |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桨式多工位 压力机 夹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机夹持器,特别涉及一种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
背景技术
多工位压力机的夹持器用于多工位压力机前、后工位之间工件的移动。传统的多工位压力机的夹持器运动为升降加往复动作,即夹持器夹持住前工位内的工件,经过提升、平移和下降至后工位内松开工件,再经提升、平移和下降返回至前工位内准备下一工件的转移。其缺点是:夹持器升降、往返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工件,返程为空载工作,移动效率较慢,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的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其创新点在于:包括若干与压力机工位数量对应的夹持机械手,所述各夹持机械手呈辐射形分布,并与一转轴连接固定,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械手由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组成,所述上夹持板为连接液压油路的中空结构,其下端面设有弹性耐压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下夹持板内嵌有加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耐压元件为鼓囊。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持板或下夹持板的端部内侧设有导向坡口。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为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液压油缸或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夹持器安装在工作台、模具或滑块上,夹持机械手夹住工件后,由升降机构将工件提升至原工位上方,通过旋转机构转动,使得工件移动至下一工位上方后,再由升降机构下降至下一工位内进行加工。夹持机械手每旋转一次即完成工件的移动,省去了夹持机械手的返回空载时间,工件传递效率大大提高,避免不必要能源的浪费,使用成本低。
夹持机械手由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组成,上夹持板为连接液压油路的夹层结构,其下端面设有弹性耐压元件,利用液压油路充放油膨胀弹性耐压元件实现夹持,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制造成本低,易于维护。下夹持板内嵌有加热板,可弥补热冲压时工件夹持部位的温降,满足工件形变与淬火的工艺要求。旋转机构为步进电机,旋转角度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械手夹持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旋桨式多工位压力机夹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若干夹持机械手1,其数量与压力机的工位数量对应,本实施例中工位数量为四个,分别为工位A、工位B、工位C和工位D,即夹持机械手1的数量也为四。各夹持机械手呈辐射形分布,并与转轴2连接固定。在转轴2上连接有旋转机构和升降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机构为步进电机3,利用步进电机自带的步进驱动器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本实施例中步进电机每次转动的角度为90度。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为液压油缸4,当然也可是气缸或其他公知的升降结构。
夹持机械手1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由上夹持板11和下夹持板12平行设置组成,上、下夹持板的末端通过悬臂14与转轴2连接固定,上夹持板11为连接液压油路的中空结构,其下端面设有弹性耐压元件1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鼓囊,其在有压力时被液体(或气体)鼓胀,无压力或负压力时缩回,该结构在压力机的缓冲机构、下液压垫和蓄能器上均有成熟应用,这里不再赘述。当上夹持板11内充入液压油后,弹性耐压元件13向外膨胀,可参见图3,与下夹持板12配合实现工件的夹紧,反正松开。
为弥补热冲压时工件夹持部位的温降,满足工件形变与淬火的工艺要求,下夹持板12内还嵌有加热板。
上夹持板11或下夹持板12的端部内侧设有导向坡口15,便于更好的夹持工件。
工作时,如图4所示,夹持器安装在工作台上,转轴2位于工作台的四个工位A、B、C、D相接处,四个夹持机械手1分别夹住四个工位的工件后,由液压油缸4将工件提升至原工位上方,通过步进电机3转动,使得工位A处的工件移动至工位B上方,工位B处的工件移动至工位C上方,工位C处的工件移动至工位D上方,而工位D处的工件移出工作台码垛,再由液压油缸4下降,使得各工件落至下方的工位内进行该工序的加工。省去了夹持机械手1的返回空载时间,工件传递效率大大提高,避免不必要能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锻压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片剂模具
- 下一篇:液压机拉伸成形顶升液压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