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7203.9 | 申请日: | 201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平;刘东生;李想;赵立欣;王飞;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蚯蚓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
背景技术:
随着乡村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需水量增加,而排放的污水量大幅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其有机物、氮磷浓度较高等一系列特点使得农村污水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村污水不仅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严重威胁,还会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可行,但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要求高,在农村难以推广使用。而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由于占地面积大,对恶劣气候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较大,使得在土地紧张和寒冷地区难以大范围使用;而生物滤池虽占地面积小,但生物滤池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短,无复氧,使得处理的污水难以直接排放,必须有后续处理工艺。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大、去除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生物滤池中污水与填料接触时间短、不复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它克服了生物滤池的复氧不充分,污水在滤池内停留时间短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其特征在于:它由进水管(1)、布水箱(2)、储水箱(3)、填料框(10)、蚯蚓土壤层(9)、集水区(8)组成。进水管(1)位于布水箱(2)的上方,填料框(10)设有四个,采用分层结构,且每个填料框(10)在进水端设储水箱(3),在出水端下方设布水箱(2),填料框(10)内下层为填料,上层为蚯蚓土壤层(9);填料随填料框(10)自上而下依次为生物陶粒、沸石、无烟煤和钢渣;集水区由集水器(8)和出水管(7)组成,集水器(8)位于复合蚯蚓生态床的底端,出水管(7)连接集水器(8)。
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3)位于填料框(10)一侧,其高度高于填料框(10)8cm。
本实用新型中,蚯蚓土壤层(9)位于填料层的表层。
本实用新型中,布水箱(2)设在出水导流管(11)下方5cm处。
本实用新型中,布水箱(2)底板的圆孔0.5cm,且所有孔径面积之和应略大于出水导流管(11)过流断面面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每个填料框(10)的出水导流管(11)下方设置布水箱(2),使得经过导流板的水逐滴下落,增加了复氧效果。而在填料框(10)内出现好氧区/厌氧区,有效的去除了生活污水中的COD、总氮和总磷。
2水在填料框(10)内的流态并非生物滤池似的垂直下落,而是潜流,所以,有效增加了污水与微生物、蚯蚓、填料的接触时间,保证了对COD、总氮和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层结构,以致能够针对污水类型,选择不同的填料基质组合,实现全面净化污染物的目的。
4本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投资小、运行费用低(不需用人工曝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中布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标记为进水管(1)、布水箱(2)、储水箱(3)、进水导流管(4)、内壁(5)、外壁(6)、出水管(7)、集水器(8)、蚯蚓土壤层(9)、填料框(10)、出水导流管(11),其中填料层随填料框(10)自上而下依次为生物陶粒、沸石、无烟煤、钢渣。
如图所示,待处理的污水由进水管(1)先进入布水箱(2),通过布水箱(2)底板的圆孔形成小水滴滴入设在内壁(5)和外壁(6)之间的储水箱(3),再由储水箱(3)进入装有生物陶粒的填料框(10),经过填料-微生物-蚯蚓土壤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降低了污水中COD、氮、磷含量。然后,污水经出水导流管(11)流入布水箱(2),布水箱(2)设有孔径为0.5cm的圆孔,经过布水箱(2)的污水形成小水滴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使污水得到自然复氧,然后污水流入沸石填料框(10),污水反复经布水箱(2)和蚯蚓土壤层(9)复氧,最后经前面两种填料生态床处理的污水在经过无烟煤和钢渣生态床后,使COD、氮、磷含量大幅下降,特别是磷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曲轴
- 下一篇:多晶硅还原炉顶部出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