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全覆盖联合旋播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26753.9 | 申请日: | 2011-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扬;刘香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扬 |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803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覆盖 联合 旋播机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秸秆还田、旋耕和播种三种功能集一身的秸秆全覆盖联合旋播机。
背景技术:随着我国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推进,大中型拖拉机已形成普及化走进千家万户,为大型配套农机的研发推广奠定基础。而农机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促使土地流转,使耕地大面积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成为可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紧缺和劳动力的升值,特别是近年来燃油价格的提高,使农民的耕种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为新型高效农机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但是,自从我国推广秸秆还田以来,秸秆还田的面积迅速扩大普及,但是它的缺点也日益明显。由于秸秆还田以后,田地里覆盖厚厚一层秸秆,对梨、耙地造成堵塞,严重影响精耕细作,而旋耕时厚厚的-层秸秆对旋耕刀的入土产生很大阻力,秸秆掺入土壤以后对旋转土壤也产生很大影响,致使旋耕功率增大,旋耕质量下降。旋耕后地表还残存大量秸秆,这对旋耕、播种也有影响,造成堵塞、漏播时有发生,致使缺苗断垄。秸秆旋入土壤后把土壤架空,造成跑风漏气,致使苗死苗弱。而且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秸秆还田机和旋耕机单机工作效率低,消耗功率大,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旋播机,它把复杂的种植过程简单化,实现秸秆还田、旋耕、施肥、播种一次完成,降低生产成本和农民的劳动强度的秸秆全覆盖联合旋播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秸秆还田机构装置在大侧板7前端,通过主动轮1和装置在大侧板7中部的旋耕机构连接,施肥播种机构装置在大侧板7后部,且用镇压地轮组11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计了秸秆还田、旋耕和播种三种功能集一身的新颖机型,组合后能起到优势互补,大大降低功率消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将3次的作业量一次完成,作业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综合能耗降低50-60%。且结构紧凑,节能降耗环保,能完成单机作业无法完成的农艺种植要求。
1、本实用新型最大的优点就是把秸秆粉碎和二次切碎,然后经导流罩把秸秆喷射到旋耕过且播过种的地面。旋耕机构在没有秸秆的干净地面工作,旋耕刀对地的旋切阻力大大降低,而且没有秸秆的土壤流动性也大大提高,旋耕机构的能耗会大大降低。施肥播种机构在没有秸秆的干净地面通过性会大大提高,通过阻力也大大下降。由于秸秆完全没有掺入土壤,而是全部覆盖在播种后的地面,首先秸秆粉碎后,自身含有大量水分下渗,以保障小麦种子生根发芽,而且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还能防风固沙起到环保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杀草作用。特别适用于风沙、干旱严重的大西北地区。据有关国家农技部门推广报道和多年农业生产经验,地表秸秆覆盖可减少单季灌溉1-2水,这对于那些干旱地区可不是一个小数字。特别是小麦播种后的冬春季节,风特别多,地表裸露,土壤水分很快就被刮干,极易造成麦苗被冻死。所以该机的推广对降低农民劳动强度、赶农时促早种,保苗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2、秸秆还田机构是在传统秸秆还田机的基础上,增加旋转定刀组和功能转换滚,由秸秆还田机主轴把秸秆进行初步粉碎后抛射至旋转定刀处进行二次切碎,然后秸秆流经导流罩被抛射到出口处,推动安装的功能转换滚外切面,使之转动起来,把高速秸秆流所储备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二次推动主动轴工作,可提高效率的18.8%左右。由于旋转定刀安装在粉碎室外,只有刀刃伸进粉碎室内,所以刀盘(刀片)可以做得足够大,足以满足工作要求。刀盘(刀片)采用优质锯齿型剪切刀盘(刀片),锋利无比。刀盘(刀片)高速旋转,和主轴抛射过来的秸秆流呈相对运动,它的合力线速度可以达到80米/秒左右,足以切断柔细的头发。又由于旋转定刀的安装在粉碎室外,不形成安装台阶,更不易粘接泥土,所以它的切碎效果会更加提高,而且还节省动力。
3、旋耕机构是在传统旋耕机的基础上首先安装深松铲。深松铲利用旋耕机工作时产生的强大前进推力工作,实现深松,可以提高总功率20%左右,还可以作为肥料分层深施器具。在旋耕机后面土壤抛射口处安装动力转换滚,动力转换滚是由很多齿组成,当旋耕轴高速抛射出的土块撞击动力转换滚外切面的齿时形成二次粉碎,同时产生推力推动转换滚转动起来,把被抛掷土垡所储备的动能转换成机械能,还可以产生输入总功率的35%左右的动力二次推动旋耕轴工作。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从图1的碎土笼结构图
图4是图1的旋转定刀结构图
图5是图1的动力转换滚结构示意图
图6是从图1的秸秆还田机构传动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是图5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扬,未经李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6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