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教室照明智能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6127.X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炎;安涛;李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赵立军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教室 照明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学校教室的教室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今天追求高效率和节能环保的现代生活中,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作为新型光控技术,随处可见其身影。现代的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不仅能长期、持续、可靠、稳定地工作,同时还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且便于安装维护,使用方便。
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室照明耗电量巨大,但是缺乏相应的照明管理系统,还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离开教室时忘记关灯而导致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开着“长明灯”;教室里只有几个学生却将照明灯全部打开等等,这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目前国内的照明管理系统大多采用人工控制,个别的智能照明管理系统是采用热释红外人体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的存在,这种系统普遍存在着管理难度大,技术难度高等缺点,对于学校教室综合管理没有很高的针对性,不适于在广大高等院校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校教室照明控制、节约能源的教室照明控制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教室照明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模块、射频识别模块、实时钟模块、照明控制模块、键盘、显示模块和接口模块;所述射频识别模块和键盘的输出端分别与处理器模块的相应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实时钟模块、照明控制模块、显示模块和接口模块分别于处理器模块双向连接。
所述射频识别模块由脉动进位计数器U7、接口插件U8、晶体Y2、电容C10-C19、电解电容C20、电阻R8-R23、晶体管Q1-Q3、运算放大器N1-N2和二极管D1组成;所述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型号为74HC4060;所述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12脚和8脚接地,电阻R16和电容C18接于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10脚与地之间,电容C17接于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11脚和地之间,晶体Y2和电阻R15并联于电容C18与R16的节点和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11脚之间,所述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16脚接电源VCC,电容C19接于16脚与地之间;晶体管Q1和Q2的基极相连后接于脉动进位计数器U7的4脚,晶体管Q1的集电极接电源VCC,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晶体管Q2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Q2的集电极接地,电阻L1、R8、二极管D1和电容C13 串联后接于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运算放大器N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电容C10接于电阻L1和R8的节点与地之间,电容C11和C12串联后与电阻R9并联接于二极管D1与电容C13的节点与地之间,电容C14和电阻R10并联接于运算放大器N1的反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11接于运算放大器N1的同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12接于运算放大器N1的同相输入端与电源VCC之间,电容C16接于电源与地之间,电阻R13和电容C15串联后接于运算放大器N1的输出端与运算放大器N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4 接于运算放大器N2的同相输入端与地之间,电阻R18接于运算放大器N2的同相输入端和其输出端之间,电阻R19和R21串联后接于电源VCC与地之间,运算放大器N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9和R21的节点,电阻R20接于运算放大器N2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之间,接口插件U8的5脚接电源VCC,电容C19和电解电容C20并联接于接口插件U8的5脚与地之间,按键开关K6的接于接口插件U8的2脚与地之间,接口插件的1脚接地,电阻R22接于接口插件U8的3脚与电源VCC之间,电阻R23接于接口插件U8的3脚与晶体管Q3的基极之间,蜂鸣器BELL接于电源VCC与晶体管Q3的发射极之间,晶体管Q3的集电极接地;接口插件U8的4脚接于单片机U1的16脚。
所述处理器模块由单片机U1、电阻R7、电容C9和按键开关K5组成,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ATMEGA163_DIP40;所述单片机U1的10脚接电源VCC,11脚接地,所述按键开关K5的一端接单片机U1的9脚,其另一端接地,电阻R7接于电源VCC和单片机U1的9脚之间,所述电容C9与按键开关K6并联。
所述实时钟模块由时钟日历芯片U3及其外围元件晶体Y1、电容C1和C2组成;所述时钟日历芯片U3的1脚经由电容C2接地,晶体Y1接于所述时钟日历芯片U3的2脚与1脚之间,所述时钟日历芯片U3的3脚和4脚接地,所述时钟日历芯片U3的5脚和6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23脚和22脚相连接,所述时钟日历芯片U3的8脚接电源VCC经电容C1接于电源VCC与地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61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