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反洗净水设备加泥辅助混凝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709.6 | 申请日: | 201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2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彭悦;彭振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悦;彭振洪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洗净 设备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净水领域中的自动反洗净水设备加泥辅助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中出现有各种各样的絮凝装置,其大部分絮凝装置主要是用于净化江河中的水源,所述的江河中的水源受季节性的影响比较大。在枯水期间,由于江河中水源的浊度低、泥沙量小,造成所述的江河中的水源难以絮凝及沉淀澄清,若需要澄清江河中水源,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导致在净化时浪费大量的絮凝剂、能源及絮凝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在净化时节约大量的絮凝剂、能源及絮凝时间的自动加泥辅助混凝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自动反洗净水设备加泥辅助混凝装置,其包括净水设备,在净水设备内部设置有用于江河中的水源进行沉淀澄清作用的絮凝反应装置。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絮凝反应装置包括设置于中部的集泥箱主体、分别从集泥箱主体上延伸出短集泥管及长集泥管、从集泥箱主体下端延伸出主集泥管、连接于主集泥管一端的垂直集泥管、分别连接于短集泥管及长集泥管输出端的短集垂直泥管,以及分别连接于短垂直集泥管上的弯折垂直集泥管。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净水设备底部设置有下容纳腔、在净水设备上部设置有上容纳腔,所述的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下容纳腔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净水设备内部设置有对江河中的水源进行沉淀澄清作用的絮凝反应装置,净化的过程中,当加入絮凝剂时,该絮凝剂会产生离子化与离子表面形成价键,克服彼此之间的排斥力,加上搅拌机布朗运动,使得粒子与粒子之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相互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颗粒,所述的颗粒一旦开始,粒子便经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于而凝集,使得较大颗粒从而水中分离而沉降于集泥箱内,排出外界,因此,可以达到在净化时节约大量的絮凝剂、能源及絮凝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反洗净水设备加泥辅助混凝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所示,下面结合第一种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动反洗净水设备加泥辅助混凝装置,其包括沉淀澄清室(1)以及絮凝反应室(2)。
所述的沉淀澄清室(1)包括设置于中部的集泥箱主体(5)、分别从集泥箱主体5上延伸出支集泥管(4)及主集泥管(6)、从集泥箱主体(5)下端延伸出排泥管(8)。
所述的沉淀澄清室(1)底部设置有下容纳腔、在沉淀澄清室(1)上部设置有上容纳腔,所述的絮凝反应装置设置于下容纳腔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对江河中的水源进行沉淀澄清,当原有的江河中水源的浊度过低时,可人为加大水源的浊度,以致被加的絮凝剂能够充分的发挥絮凝的作用。所述的絮凝反应装置可以自行调节活性泥浆的加入量,再将活性泥浆输入进水加压泵(7)前或泵后经管道混合器(9)后,进入反应室,与原有水源充分混合进行分子絮凝,水源经过混合反应区中若干个木栅条时,杂质絮状物经碰撞后形成“矾花”,因重力作用逐渐沉降,沉降时,絮状物进入集泥箱主体(5)上集泥孔,经过长、短集泥管(3)、(4),自动沉淀到锥斗状的集泥箱主体(5)内部,以致聚集和浓缩形成泥浆。当锥斗状的集泥箱主体(5)中积累过多的污泥时,可以启动排泥阀进行排泥,另外,所述的絮凝反应装置还具有集泥、排泥,使得整个设备的处理工艺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在结构上几乎不会出现死角或难以排泥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因在沉淀澄清室(1)内部设置有用于江河中的水源进行沉淀澄清作用的絮凝反应装置,净化时,当加入絮凝剂时,该絮凝剂会产生离子化与离子表面形成价键,克服彼此之间的排斥力,加上搅拌机布朗运动,使得粒子与粒子之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相互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颗粒,所述的颗粒一旦开始,粒子便经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凝集,使得较大颗粒从而水中分离而沉降于集泥箱主体(5)内,排出外界,因此,可以达到在净化时节约大量的絮凝剂、能源及絮凝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悦;彭振洪,未经彭悦;彭振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