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泡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5300.4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4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陈桂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日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产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泡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污水处理变得非常重要。目前,污水处理的主要一个环节是通过气泡来吸附杂质和污物,从而来达到进化水质的目的。因此,气泡产生直径均匀与否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质量。
而现有技术的微泡产生装置通常产生的气泡大小不均匀,其不能充分地溶解在液体中,造成气体的利用效率低。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微泡产生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气泡直径均匀的微泡产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泡产生装置,其包括加压管、孔板以及释压管;其中,所述加压管和释压管通过一对法兰对接;于所述加压管一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孔板收容在凹槽内;于所述孔板上均布有若干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孔板的厚度等于凹槽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还可设置为:所述加压管呈圆柱形结构;而所述释压管呈圆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的的气体和液体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能把毫米级的气泡剪切成微米级的微细气泡,使气泡更容易溶解在液体中,能有效增加气体和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气体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微泡产生装置,其由加压管1、孔板2以及释压管3等三部分配合组成。
所述加压管1为金属材质,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其呈圆柱形结构。于所述加压管1的一端设有一凹槽11,所述孔板2收容在凹槽11内。且所述孔板2的厚度等于凹槽11的高度,因此,两者能完全配合。所述凹槽11的大小、厚度与孔板的尺寸误差在0.1mm以内。加压管1的长宽比为3∶1,压力维持在200KPa及以上,根据气水混合的比例,来调整压力的大小。
所述加压管1和释压管3通过一对法兰4对接,在两个法兰4之间加装一个含氟的硅胶垫片(未图示),从而防止漏水而且可以更好的固定孔板2。
所述孔板2上均布有若干小孔21。根据所需要液体流量的不同,孔板2与加压管1配合使用。孔板2为一个圆形的金属板,厚度为3±1mm,外径根据加压管1的凹槽11大小配合使用,孔板2上面的小孔21的直径根据流量需要可以在1mm至2mm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数量在30-150之间,小孔21的排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孔板的圆心为中心均匀排布,另一种为孔板的圆心为中心,圆形排列一圈。小孔21的孔径越小,孔数越少,加压管所需要的压力越小,小孔21的孔径越大,孔数越多,加压管1所需要的压力越大。
所述释压管3呈圆锥形结构,圆锥的R∶H为1∶1,圆锥的边与水平的夹角为15°。
本实用新型的微泡产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经过加压管1之后的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经过孔板2之后进到减压管3,压力急剧降低,由于这种压力变化,通过孔板2上的小孔21之后,毫米级别的气泡会被剪切成微米级别的微细气泡。在稳定的压力下,产生的微细气泡也比较均匀,一般是在50μm左右,溶解到液体中,原先清澈的液体会呈现乳白色。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日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日立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3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