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5202.0 | 申请日: | 201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4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412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充电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涉及遥控器,是一种可以在遥控器电池不足时报警提醒并智能充电的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遥控器大多数采用干电池供电,采用干电池作为电源存在这样一种弊病,就是要经常更换电池,即不经济又不环保,而且不能及时得知电池电量的情况,往往在使用时才发现没电了,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遥控器的电源采用充电电池的形式,当充电电池电压不足或充电电池充电结束时都会发出报警声,提醒用户注意。
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具有充电电池E和控制电路,充电电池E安装在遥控器的电池盒内,控制电路设置在遥控器内的电路板上,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9、触发器IC1A、触发器IC1B、触发器IC1C、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晶体二极管VD1~VD3、三极管V1和报警器SPEAKER,充电电池E的正极与电阻R1一端相连,充电电池E的负极与R3的一端相连;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串联后接地,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串联后接地,电阻R1的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1与电阻R2的共同端和触发器IC1A的输入端相连,触发器IC1A与触发器IC1B串联,电阻R7和发光管LED1串联后与触发器IC1A的输出端相连,触发器IC1B通过晶体二极管VD1与电阻R9相连;电阻R5与电阻R6的共同端和触发器IC1C的输入端相连,触发器IC1C的输出端上并接有发光管LED2和晶体二极管VD2,发光管LED2与电阻R8串联后接地;晶体二极管VD2的输出端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报警器SPEAKER的一端与三极管V1的集电极相连,报警器SPEAKER的另一端与电阻R7相连,在报警器SPEAKER上并接有晶体二极管VD3。
电阻R1~R3起分压作用,从分压电阻R1~R3上取出电压为过压取样,和触发器IC1A以及触发器IC1B组成过压检测电路;从电阻R4~R6上取出电压为欠压取样,与触发器IC1C组成欠压检测, 三极管V1和报警器SPEAKER组成报警动作电路。
所述的发光管LED1为红色发光管,作为过压指示,所述的发光管LED2为绿色发光管,作为欠压指示。
所述的电阻R1~R9采用市售的RT11型电阻。
所述的晶体二极管VD1~VD3采用市售的1N4001型晶体二极管。
所述的晶体三极管V1采用市售的9013型晶体三极管。
所述的触发器IC1A、触发器IC1B和触发器IC1C采用40106施密特触发器。
工作原理: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充电电池电压正常时,触发器IC1A输出高电平,触发器IC1B和触发器IC1C输出低电平,发光管LED1和发光管LED2均截止不发光,三极管V1截止,报警器SPEAKER不报警。当充电电池电压过压或欠压时,触发器IC1B和触发器IC1C之一输出高电平,使A点变为高电位,三极管V1饱和导通,报警器SPEAKER发出报警,同时相应的发光管发光指示。
所述的充电电池采用美信半导体公司的锂电池充电芯片,这款充电芯片具有很强的充电控制特性,可外接限流型充电电源,能对单节电池进行安全有效的快充。其最大特点是在不使用电感的情况下仍能做到很低的功率耗散,且充电控制精度达0.75%;可以实现预充电;具有过压保护和温度保护功能,其浮充方式能够充至最大电池容量。
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电路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减少了电池的使用数量,符合环保的理念。同时在遥控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电池电压偏低或在充电时电压超过额定值时电路会发出报警以提示用户。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充电遥控器的控制电路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52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间歇式煤气炉入炉空气压力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