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整形理条一体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4953.0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翔;韩毅龙;杜整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白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5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整形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的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杀青、整形、理条一体的制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毛峰茶茶叶加工过程,一般是先经由茶叶杀青机实现鲜叶的杀青,再由往复式理条机将杀青后的茶叶理条,而后烘干成茶。在往复式理条机中运动的杀青叶,通过金属锅体两壁间的连续往复作业,实现茶叶的整形、理条,用此种方法加工后的茶叶条形不紧、色泽显暗黑色,导致茶叶成型后的卖相不佳,且香气不浓。而且,目前常见的茶叶的加工是一锅一锅批量进行,必须加工好一锅手工倒出后才能加工另一锅,间断式加工作业,导致了加工产量较低,难于实现茶叶机械加工的自动化,无法达到规模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茶叶杀青机的基础上,改良制作了一种集杀青、整形、理条一体的制茶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茶叶整形理条一体机,机架上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驱动架体上的支撑托轮以带动滚筒转动,所述滚筒上部外设有保温层,滚筒下部设加热装置,滚筒内壁设置数条导叶筋。
所述导叶筋的横截面呈拱弧形。
所述导叶筋的数量为9~12条。
所述保温层与加热装置外侧连接,在滚筒外周构成加热腔体。
所述保湿层上部设有出烟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原有的茶叶杀青机的基础上,在滚筒内壁设置数条拱弧形的导叶筋,在滚筒转动进行茶叶杀青的同时,利用两相邻导叶筋的侧面在滚抛运动过程中对其间的茶叶进行整形、理条作业,实现了杀青、整形、理条一体化的连续作业效率,加工产量高,产品品质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滚筒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加热装置;2为机架;3为传动装置;4为支撑托轮;5为滚筒;6为导叶筋;7为保温层;8为出烟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整形理条一体机,以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茶叶杀青机为改良基础,包括机架2,机架2上设有传动装置3,传动装置3是用来驱动机架2上的支撑托轮4以带动滚筒5以合适的转速进行转动的。滚筒5上部外设有保温层7,滚筒5下部设加热装置1。保温层7与加热装置1外侧连接,在滚筒5外周构成加热腔体,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炉灶式加热,故保温层7上部设有出烟口8。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杀青、整形和理条的综合目的,本实用新型摒充了原有杀青机的导叶条设置,而是在滚筒5的内壁上设置9~12条导叶筋6。由于需要实现杀青、整形和理条的多重效果,故本实用新型的导叶筋6采用拱弧形的横截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茶叶杀青机的基础上,在滚筒5内壁设置数条拱弧形的导叶筋6,在滚筒5转动进行茶叶杀青的同时,利用两相邻导叶筋6的侧面在滚抛运动过程中对其间的茶叶进行整形、理条作业。由于这种特殊的滚抛运动使茶叶相互之间产生搓、揉、滚滑,完成茶叶的整形、理条的同时,也进一步对茶叶进行了杀青,实现了一次加工完成多道工序,减少了茶叶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0%以上,降低茶叶加工的能耗30%。而且通过这种装置加工的茶叶,与现有的往复式理条机加工的茶叶相比,茶叶的色泽更绿、外形更美,香味更浓,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加工品质。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停机(即不停止滚筒5滚动)的情况下,不断地向滚筒5投入被加工茶叶,整形理条后的茶叶可自动从滚筒5出口连续流出,实现茶叶加工的不停机连续作业,便于实现茶叶的连续化加工及自动化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白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白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