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4479.1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3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刚;严金龙;严兴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天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04 | 分类号: | B60S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弹簧 拉伸 作用 可调 节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脚,具体涉及应用于小型工具车诸如撒盐车停放支撑的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
【背景技术】
小型工具车诸如撒盐车等在载物停放的时候,支脚和地面构成支撑,可以起到临时停放作用,在其行进的时候,需要将支脚收起以便于小型工具车行进。
而现有的小型工具车的支脚一般采用钢管直接焊接在小型工具车上,在停放的时候和地面构成支撑,该装置设置简单,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因为直接焊接在车体上所以无法收起,在小型工具车行进过程中容易因为地面障碍物或者地面不平影响小型工具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该装置连接在小型工具车上既可以起到停放时候支撑作用,同时也可以选择支撑高低,在不使用过程中可以收起。该装置结构设置新颖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其特征是,其本体上端固定有一支板,滑槽槽内中有一支脚;滑槽上有两个螺钉和螺帽其中一端固定在支板中部,另外一螺钉套接轴套在支板外缘,两螺钉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的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板下端外缘有2-5个卡口,其卡口内径等于轴套外径。
使用过程中将支脚向下拉,支脚带动轴套沿着支板下端外缘旋转,并在弹簧作用下卡进卡口,并可以根据小型工具车需要支撑的角度调整支脚到适合的卡口,在不使用的时候复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采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小型工具车支脚的收放,并可以根据所需要支撑角度调整。
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技术内容,详见本实用新型附图和实施方式,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中,1-本体;2-支板;3-支脚;4-螺钉;5-弹簧;6-轴套;7-螺帽;8-卡口;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由本体1;支板2;支脚3;螺钉4;弹簧5;轴套6;螺帽7;卡口8;滑槽9所组成。
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本体1上端固定有一支板2,滑槽9槽内中有一支脚3;滑槽9上有两个螺钉4和螺帽7其中一端固定在支板2中部,另外一螺钉4套接轴套6在支板2外缘,两螺钉4通过弹簧5连接。支板下端外缘有两个卡口8。使用过程中将支脚3向下拉,支脚3带动轴套6沿着支板2下端外缘旋转,并在弹簧5作用下卡进卡口8,并可以根据小型工具车需要支撑的角度调整支脚到适合的卡口8,在不使用的时候复位即可。
实施例2,如图所示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本体1上端固定有一支板2,滑槽9槽内中有一支脚3;滑槽9上有两个螺钉4和螺帽7其中一端固定在支板2中部,另外一螺钉4套接轴套6在支板2外缘,两螺钉4通过弹簧5连接。支板下端外缘有三个卡口8。使用过程中将支脚3向下拉,支脚3带动轴套6沿着支板2下端外缘旋转,并在弹簧5作用下卡进卡口8,并可以根据小型工具车需要支撑的角度调整支脚到适合的卡口8,在不使用的时候复位即可。
实施例3,如图所示一种利用弹簧拉伸作用的可调节支脚本体1上端固定有一支板2,滑槽9槽内中有一支脚3;滑槽9上有两个螺钉4和螺帽7其中一端固定在支板2中部,另外一螺钉4套接轴套6在支板2外缘,两螺钉4通过弹簧5连接。支板下端外缘有四个卡口8。使用过程中将支脚3向下拉,支脚3带动轴套6沿着支板2下端外缘旋转,并在弹簧5作用下卡进卡口8,并可以根据小型工具车需要支撑的角度调整支脚到适合的卡口8,在不使用的时候复位即可。
采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小型工具车支脚的收放,并可以根据所需要支撑角度调整。
然而上述仅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依照上述实施例所作各种变形或套用均在此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天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天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