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124298.9 | 申请日: | 2011-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新和 |
| 主分类号: | B60Q1/50 | 分类号: | B60Q1/50;H04B5/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车载 互动 信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的心脏是一个半导体的晶片,晶片的一端附在一个支架上,一端是负极,另一端连接电源的正极,使整个晶片被环氧树脂封装起来。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材料决定的。
LED作为21世纪的新型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等传统光源无法与之比较的优点。鉴于LED的自身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大方面:例如显示屏、照明、汽车指示灯、显示设备的背光等。在显示屏的应用中,LED通常以点阵阵列的形式排列,通过发光显示文字。
目前,LED显示阵列被应用到车载显示装置上,例如在公共汽车上显示线路、目的地等。但是显示内容单一,使得LED显示阵列无法在小汽车上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LED显示阵列显示内容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
一种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包括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的LED阵列和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和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是否对所述LED阵列中的单个LED供电来决定单个LED是否发光的控制单元及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接收需显示信息的蓝牙通讯单元。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实时感应车辆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加速度控制所述LED阵列显示相应的信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外接电源连接器及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对电源进行稳压处理的稳压芯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稳压芯片之间与所述稳压芯片紧贴设置的散热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LED阵列和LED驱动电路分别焊接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两侧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存储显示数据的存储单元。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更新所述显示数据的USB接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指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接收遥控信号的红外接收头。
上述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通过设置蓝牙通讯单元,由蓝牙通讯单元接收需要显示的信息。控制单元再控制LED阵列显示相应的信息,从而实现随时更新需要显示的内容。上述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车载吸盘吸附于汽车后档风玻璃上,供驾驶者在复杂的路况下通过LED阵列提醒后面的车友注意,有利于在小汽车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结构的功能模块图;
图3为控制模块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100包括印刷电路板110、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0两侧的LED阵列120和LED驱动电路130,LED阵列120通过印刷电路板110的线路与LED驱动电路130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LED阵列120为54*12排列的点阵。通过将LED阵列120和LED驱动电路130分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110两侧,不需要通过线缆连接,整个智能车载互动信息系统100的体积相当于印刷电路板110、LED阵列120和LED驱动电路130三者叠加的体积,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间,同时直接焊接的方式比通过线缆连接的方式也更可靠。
如图2所示,LED驱动电路130包括电源模块132和与电源模块132连接的控制模块1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新和,未经陈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4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