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破障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3872.9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钟晴;邹继;余天龙;刘晨;向文山;吴春燕;邓修红;张友军;张毅;吕霞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B25F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地震、冰雪灾害等抢险救灾中使用的手动破障工具,尤其将锤饼与刀具通过刀头配合起来,通过跟换刀具或者加上功能扩展机构,通过改变手柄与刀具轴线的角度,实现功能的扩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地震、冰雪等灾害的紧急情况下,由于空间、能源等因素限制,液压等重型救援工具不能快速到达救灾现场,此时手动破障工具将在开通道路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传统的破障工具有以下三个缺点:
1、冲击锤与錾子等刀具之间没有配合关系,每次打击时需要人工定位,当救援人员疲惫时,容易滑动错位,这既容易造成救险人员的身体伤害,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白白浪费了能量,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2、冲击力不够大,仅仅依靠人工手动向下的力,作用力太小,且每次作用力大小不同,受力不均匀;
3、虽然也有拆装功能,但是一次组装上一个工具只有一个功能,功能太专一,没有将工具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手工破障工具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破障工具,它克服了液压等破障工具对环境要求高、普通手动破障工具力量小、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可实现打击、截断、凿、铲、挖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主轴部分解决刀具与锤子没有配合关系和力量小的缺点,通过功能扩展部分实现功能多元化。该多功能破障工具包括,手柄、套筒、重力锤、换刀头、刀具。沿着手柄套筒自上而下分别是:手柄(1)、重力锤(3)、换刀头(4)、刀具(5)。手柄(1)与套筒(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重力锤(3)通过孔轴间隙配合在套筒(2)上,换刀头(4)与套筒(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刀具(5)与换刀头(4)通过六角柱定位、销钉固定配合连接。通过套筒将该工具各部分组合为一个整体,其首尾分别通过螺纹与手柄(1)、换刀头(4)配合连接。重力锤(3)的孔与套筒的轴间隙配合,重力锤(3)可以沿套筒(2)上下自由滑动。重力锤(3)的功能是增大每次向下打击的冲击力,将重力锤提到手柄套筒的最高处落下与换刀头发生碰撞,便可获得较大的冲击力。换刀头(4)连接套筒(2)与刀具(5),保证重力锤与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可以通过跟换刀具来扩展功能。
主轴部分:通过套筒,将刀具与重力锤配合在一起,具有定向功能,利用重力锤从套筒的顶端竖直下落与刀具发生碰撞,产生的向下的巨大冲击力。沿着套筒,自上而下的配合关系分别是:手柄、重力锤、换刀头、刀具。其中,手柄与配合套筒通过螺纹配合,重力锤通过孔轴间隙配合在套筒上,换刀头与套筒通过螺纹配合,刀具和换刀头通过六边形定位并以销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液压等破障工具对环境要求高、普通手动破障工具力量小、功能单一、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可实现打击、截断、凿、铲、挖等功能,是一款可组装、结构紧凑、机构简单、功能强大、互换性强、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的多功能破障工具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轴部分的示意图。
图1中,1-手柄 2-套筒 3-重力锤 4-换刀头 5-刀具 。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多功能破障工具组的主轴部分。 沿着套筒(2),自上而下分别是:手柄(1)、重力锤(3)、换刀头(4)、刀具(5)。其中,手柄(1)与套筒(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重力锤(3)通过孔轴间隙配合在套筒(2)上,换刀头(4)与套筒(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刀具(5)与换刀头(4)通过六角柱定位、销钉固定配合连接。
手柄(1)的功能是方便该工具的拿放;套筒(2)的功能是把各部分组合为一个整体,其首尾分别通过螺纹与手柄(1)、换刀头(4)配合连接。重力锤(3)的孔与套筒的轴间隙配合,重力锤(3)可以沿套筒(2)上下自由滑动。重力锤(3)的功能是增大每次向下打击的冲击力,将重力锤提到手柄套筒的最高处落下与换刀头发生碰撞,便可获得较大的冲击力。换刀头(4)的功能是连接套筒(2)与刀具(5),保证重力锤与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可以通过跟换刀具来扩展功能。这样,就能保证在有确定的配合关系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冲击力,用于做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3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层建筑用高空消防救援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高楼安全逃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