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电解槽壳体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23544.9 | 申请日: | 201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3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辛朋辉;白云飞;席宵凯;张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实赛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壳体 温度 数据 无线 传输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测量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槽壳体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对电解槽壳体温度进行监测,一是能测定电解槽的温度场分布,检验电解槽热场的合理性;二是能及时发现异常温度区,确定可能发生漏炉(业内常称漏槽)事故的区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目前,电解槽壳体温度测量是采用人工操作方式进行,大型铝电解槽已成为当今电解铝生产的主流槽型,大型铝电解槽壳体庞大,结构复杂,人工对多达数百点的测量点进行温度监测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人工测量还存在测量误差大、连续性差及不能实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等缺点,已不能适应大型铝电解槽生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电解槽壳体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显示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温度数据,并实现在显示装置上监视分析温度数据。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对铝电解槽壳体温度在线连续监测,并实时对比分析,对温度异常点及时报警。
一种铝电解槽壳体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显示系统,主要由无线传送装置和测量装置构成,无线传送装置由无线AP和无线客户端组成,无线客户端连接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为平板电脑。
测量装置还连接有网关。
测量装置将测得的各电解槽数据通过无线AP和无线客户端传送到显示装置上,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出各电解槽的实时温度数据信息,并在温度度异常时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温度数据,并实现在显示装置上监视分析温度数据。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对铝电解槽壳体温度在线连续监测,并实时对比分析,对温度异常点及时报警结构合理小巧、安装容易、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随时提供温度数据,及时发出异常警报,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监测手段;能适应大型铝电解槽生产的需要;使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铝电解槽壳体温度数据无线传输和显示系统,主要由无线传送装置和测量装置构成,无线传送装置由无线AP和无线客户端组成,无线客户端连接有显示装置,显示装置采用平板电脑。测量装置将测得的各电解槽数据通过无线AP和无线客户端传送到显示装置上,经过相应的数据处理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出各电解槽的实时温度数据信息,并在温度异常时进行报警。测量装置还连接有NT100型网关。
以本实用新型对12台电解槽槽壳温度进行在线监测为例,每台电解槽由一台测量装置完成槽壳温度的测量工作,共计12套测量装置。生产现场有平板电脑7台,办公室有平板电脑1台,共计8台。每套装置上均装有无线客户端,这20个设备通过2个无线AP实现通信。
测量装置将检测的模拟测量温度信号转换成为数字测量温度信号,并将电解槽底部各点的温度数据传送至NT100型网关,NT100型网关根据这些地址将各点的温度数据通过检测装置上的无线客户端传送到相应的平板电脑上,平板电脑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这些数据实时显示到系统监控界面上。还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设定系统报警的上限值,平板电脑会将读到的数据与系统设定的系统报警上限值进行比较,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实赛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实赛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3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